风水师梅子今天的运势 堂妹抢我们闲着的180万新房,老公顾面子,看我让她不敢再要
堂妹抢我们闲着的180万新房,老公顾面子,看我让她不敢再要
内容纯属故事,本篇为虚构创作,不要对号入座。
“你这是要拆我们家吗?”我愤怒地质问堂妹婷婷,声音甚至有些发颤。
婷婷满不在乎 地撇撇嘴,“闲着也是闲着,我住又怎么了?”
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眼前的她看上去还是那个我记忆中的小女孩,但现在却让我感到无比陌生。她打扮得,笑容里充满了挑衅和得意,而我的心里却充满了委屈和愤怒。
一旁的老公周凯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示意我冷静。他对婷婷说:“婷婷,咱们家这套新房是准备给爸妈养老用的,你这么突然住进来,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婷婷斜睨了他一眼,“嫂子和哥,你们别这么小气嘛。反正你们家房子多,这套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让我住,等我找到合适的地方再搬走不迟。”
我的怒火几乎要控制不住地爆发出来。我和周凯攒钱买了这套房子,为的就是给年迈的公婆一个安身之处 。现在竟然被婷婷这样随便地占了去,实在是让人。
周凯还在试图跟婷婷讲道理,“婷婷,我们家虽然房子多,但每套房子都有它的用途,这套新房是特别为爸妈准备的,我们希望他们能住得舒适,不能让他们再操心这些事情。”
婷婷冷笑了一声,“哦,原来是给伯父伯母准备的啊,那更好了,我住进来帮你们照看房子,顺便还能照顾他们,岂不是两全其美?”
我忍无可忍 ,声音也提高了八度,“婷婷,你这算什么话?我们自己会照顾爸妈,不需要你的帮忙!”
婷婷,“既然你们不愿意那就算了,不过我已经住进来了,现在赶我走是不是有点不讲情面?”
周凯赶紧插话,“婷婷,我们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希望你能理解我们的难处。”
“理解你们的难处?你们有难处,那我就没有吗?我现在没有地方住,只好暂时借住在这里,等我找到合适的房子,自然会搬走的。”婷婷的语气显得很无赖。
公公婆婆听到动静,走了过来。婆婆看到婷婷,显得很惊讶,“婷婷,你怎么来了?这……你住在这里了吗?”
婷婷笑着迎上去,“伯母,是啊,我最近遇到些困难,暂时借住在这里,希望您和伯父不要介意。”
婆婆有些为难地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周凯,“这……要不,婷婷暂时住几天吧,反正家里地方多。”
我气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婆婆一向心软,根本不会拒绝人。看着婷婷那副得意的模样,我心里满是委屈和无奈。周凯似乎也感受到了我的情绪,轻声对婆婆说:“妈,婷婷的事我们再商量一下,现在先让她回去,等我们决定了再告诉她。”
婆婆点了点头,“好吧,婷婷,你先回去,我们再商量一下,等有了结果再通知你。”
婷婷见婆婆发话了,也不好再坚持,只得不情愿地离开了。她临走时还不忘丢下一句,“那好吧,我就等你们的通知,不过我希望你们不要让我等太久。”
婷婷离开后,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妈,爸,这套房子我们真的是为你们准备的,怎么能让婷婷随便住进来呢?”
婆婆有些心疼地看着我,“孩子,别哭了,妈知道你们的苦心。不过婷婷毕竟是亲戚,她现在有困难,我们也不好意思赶她走啊。”
我吸了吸鼻子,“妈,她不是有困难,她是故意的,她有地方住,只是觉得我们家房子好,才赖着不走的。”
公公也开口了,“小芳,我们知道你的心意,这件事我们会再商量的,不会让你受委屈。”
周凯搂住我,轻声安慰道:“小芳,别急,我们会想办法的。婷婷毕竟是我们家亲戚,我们不能太生硬,但也不能让她这么随便占了我们的房子。”
晚上,周凯和我在卧室里。我深知,如果这次妥协了,以后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婷婷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她从小就被家里娇惯惯了,总是觉得别人都应该让着她。
“周凯,我们得想个办法,不能再让婷婷得逞了。”我坚决地说。
周凯点点头,“我也这么想,我们得找个合适的理由,让她自己走人。”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 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我们可以请个风水师,让他来看看这套房子,然后说这里不适合年轻人住,只适合老人住。这样婷婷也不好再赖着不走了。”
周凯眼睛一亮,“这个主意不错,我认识一个风水师,明天我就请他过来看看。”
第二天一早,周凯就去请来了那位风水师。风水师在我们家里转了几圈,装模作样 地看了看,然后对我们说:“这套房子确实不适合年轻人住,尤其是像婷婷这样的年轻人,如果继续住下去,会对她的运势不利,还是尽快搬走为好。”
婷婷被叫到场听了风水师的话,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她不太相信,但也不敢完全无视风水师的话,毕竟这些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她还是有些忌讳。
“真的会影响运势吗?”婷婷有些犹豫地问风水师。
风水师点点头,“是的,这套房子阴气较重,只适合老人居住,年轻人住久了对身体和运势都会有影响。”
婷婷咬了咬牙,“那好吧,我会尽快找地方搬走的。不过你们得帮我找一个临时住的地方。”
婆婆赶紧安慰她,“好好好,婷婷,阿姨会帮你找的,你先回去住几天,等找到合适的地方再搬过来。”
我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看来这次总算是把婷婷给弄走了。看着她不情愿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解气。
周凯搂着我,轻声说:“小芳,这次算是暂时解决了问题,但我们以后还是要防着点,不能再让婷婷随便进出我们的家。”
我点点头,“是的,我们得立个规矩,不能再让别人随便来打扰我们的生活。”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全家都在忙着为公公婆婆布置新房,终于可以安心地迎接他们搬进来了。而婷婷,也终于在风水师的威慑下,搬回了自己原来的住处。
但我心里明白,这只是暂时的胜利,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们。家庭关系复杂,有时候需要智慧和耐心去应对。但,我都会尽全力保护我的家,不让任何人轻易破坏我们的生活。
在婷婷搬出去后的日子里,我终于能够松一口气,家里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公公婆婆搬进了新房,我们精心布置了一番,他们住得很舒适,我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但是,这种平静并没有维持太久。不久后的一天,我接到了婷婷妈妈,也就是我姑妈的电话。电话那头,姑妈的声音显得有些急促和不悦。
“小芳啊,我听说你们不让婷婷住在新房里了,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我心里一紧,知道又有麻烦来了,但还是保持冷静地回答,“姑妈,不是我们不让婷婷住,是因为那套房子是给爸妈养老用的,婷婷住进去不太合适。而且我们请了风水师看过,那房子不适合年轻人住。”
姑妈在电话那头冷笑了一声,“风水师?这不过是你们的借口吧?婷婷可是你的亲堂妹,你们不该这么对她。”
听到姑妈的话,我忍不住有些生气,但还是压抑住情绪,“姑妈,不是我们不让她住,只是婷婷已经有自己的房子,为什么一定要住在我们家呢?这样对爸妈也不好。”
姑妈的声音变得更加严厉,“小芳,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就是看婷婷不顺眼。她现在遇到困难,你们作为亲戚应该帮她,而不是赶她走!”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姑妈,您这么说就不对了。我们从来没有不想帮婷婷,只是她的行为让我们很为难。我们也有自己的家庭和责任,不可能无限制地满足她的要求。”
电话那头陷入了一阵沉默,随后姑妈叹了口气,“小芳,我知道你们也有自己的难处,但婷婷是我的女儿,我不能看着她受委屈。你们再考虑一下,看看能不能想个折中的办法。”
挂了电话后,我心里。周凯看到我脸色不好,关切地问道:“怎么了?谁打来的电话?”
“是姑妈,她听说了我们不让婷婷住新房的事,对我有些意见。”我无奈地说道。
周凯皱起了眉头,“她还真是护犊子,婷婷这次确实是太过分了,我们已经很让步了。”
我点点头,但心里也明白,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就结束。晚上,我和周凯商量了一下,决定第二天去拜访姑妈,和她当面谈谈这件事,希望能够达成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
第二天一早,我和周凯就去了姑妈家。姑妈见到我们,脸色有些阴沉,但还是请我们进屋坐下。婷婷也在家,一见到我们就撅起了嘴,一副不满的样子。
我先开口道:“姑妈,婷婷,我们今天来是想跟你们好好谈谈。我们不是不想帮婷婷,只是那套房子确实是为爸妈准备的,不能让她住进去。”
姑妈冷冷地看着我,“小芳,我知道你们有自己的难处,但婷婷现在确实需要帮助。你们家那么多房子,借她住一间应该不成问题吧?”
周凯接过话,“姑妈,我们也不是没有帮婷婷,只是希望她能理解我们的苦衷。我们可以帮她找其他的房子,或者提供一些经济上的支持,但那套新房真的不合适。”
婷婷忽然开口,声音里充满了委屈,“我就不明白了,你们那么多房子,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住一间?我也是你们的亲戚啊,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冷淡?”
我深吸一口气,耐心地解释道:“婷婷,不是我们对你冷淡,而是我们也有自己的家庭和责任。我们已经尽力在帮你,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希望你能理解。”
姑妈看了婷婷一眼,又转向我们,“小芳,周凯,你们是明白人。我希望你们再考虑一下,这件事就这么解决对大家都不好。”
我和周凯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有些无奈。我们已经很努力在寻找一个折中的办法,但似乎怎么说都不能让姑妈和婷婷满意。
就在这时,公公婆婆也来了,他们显然是知道了我们的来意。公公先开口道:“亲家,我知道你们的难处,但小芳和周凯也有他们的苦衷。我们都是一家人,没必要把事情闹得这么僵。”
婆婆也点头附和,“是啊,婷婷的事我们都会帮忙,但还是要大家一起商量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
姑妈听了,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还是坚持自己的立场,“我知道你们有难处,但婷婷现在真的很需要帮助。你们再考虑一下,看看能不能有别的办法。”
最终,我们达成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我们决定为婷婷租一套离我们家不远的房子,暂时解决她的住处问题。同时,我们也承诺给予她一些支持,帮助她。
婷婷虽然还有些不情愿,但在姑妈的劝说下,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事情总算是暂时解决了,但我心里明白,这只是暂时的平静,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们。
回到家后,周凯抱着我轻声安慰道:“小芳,别难过,我们已经尽力了。只要我们一家人团结在一起,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点点头,靠在他的肩膀上,感受着他带来的温暖和安全感。家庭关系复杂,但只要我们,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
日子一天天过去,婷婷在我们帮助下总算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住处,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我们一家人也回归了平静的生活,虽然偶尔还会遇到一些小摩擦,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和谐的。
然而,就在我们以为一切都已经平息的时候,一件突如其来 的事情再次打破了我们的平静。这天晚上,婷婷突然打电话过来,声音里充满了恐慌和无助。
“小芳姐,周凯哥,你们快来救我!我家里进贼了!”
听到这话,我和周凯心里一惊,连忙赶到婷婷的住处。到了她家,我们看到她,,显然是受到了极大的惊吓。
“婷婷,别怕,我们来了。”周凯安慰她,同时拨打了报警电话。
婷婷哽咽着说:“刚刚我在家里休息,突然听到窗户被撬开的声音。我赶紧躲起来,但还是被贼发现了。他们抢走了一些值钱的东西,还威胁我不要报警。”
我心疼地看着她,“没事了,婷婷,我们在这儿,警察也很快就会来了。你现在安全了。”
警察很快赶到,经过一番后,确定是一次有预谋的入室盗窃。贼人已经逃走,但他们留下了一些痕迹,警方表示会尽快破案。
事后,我们安顿好了婷婷,确保她不会再受到惊吓。回家的路上,我心里百感交集 。虽然婷婷有时任性,但她毕竟是我们的亲人。看到她受到惊吓,我心里还是很难过。
周凯握着我的手,轻声说:“小芳,我们以后要更加小心,确保家人们的安全。这次的事也提醒我们,家庭的团结和安全是最重要的。”
我点点头,“是的,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一起面对,一起解决。”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更加关注家人的安全,也更加珍惜彼此的关系。虽然家庭关系复杂,但只要我们心怀善意,,就一定能找到最好的。
尽管经历了这么多波折,我相信,只要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 ,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家庭的温暖和力量,是我们面对一切挑战的最大支持。
尽管经历了入室盗窃的惊吓,婷婷的生活还是渐渐恢复了正常。那天晚上,周凯和我坐在客厅里,聊起了最近发生的事情。周凯叹了口气,“小芳,这段时间发生的事真是太多了,但我觉得我们的家庭关系反而更加紧密了。”
我点点头,“是啊,虽然经历了不少波折,但我们还是一起挺过来了。希望以后的日子能平静些。”
正说着,婷婷打电话过来,“小芳姐,周凯哥,我想请你们吃个饭,感谢你们这段时间对我的帮助。”
周凯看了我一眼,微笑着说,“好啊,婷婷,我们一定去。”
到了约定的那天晚上,我们去了婷婷订的餐厅。一进门,就看到婷婷已经坐在那里等我们了。她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看上去比之前成熟了许多。
“姐,姐夫,你们来了!”婷婷站起来,热情地招呼我们。
我们坐下后,婷婷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这段时间,真的很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知道自己有时候有些任性,但你们从来没有放弃我。”
周凯拍了拍她的肩膀,“婷婷,你是我们的亲人,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会在你身边。”
婷婷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光,“姐夫,我会记住你们的好,以后不会再给你们添麻烦了。”
晚餐进行得很愉快,大家聊了很多,也更加了解了彼此。婷婷也主动提出以后会更加独立,不再依赖我们。看到她的变化,我心里感到很欣慰。
回到家后,周凯对我说,“小芳,我觉得婷婷这次真的长大了。经过这么多事情,她终于明白了家庭的意义。”
我笑着点头,“是啊,不管经历了什么,家庭始终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然而,正当我们以为一切都已经平息时,又一个意外打破了我们的平静。一天晚上,周凯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什么?你说清楚点!”他大声问道,声音里充满了焦急。
我连忙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周凯挂了电话后,脸色凝重地对我说,“小芳,出事了。是公司那边出了点问题,我们得马上去处理。”
我心里一紧,但还是保持冷静,“好,我们马上去。”
我们匆忙赶到公司,发现公司内部出现了财务问题,有一笔巨款不翼而飞 。周凯作为公司的负责人,必须亲自处理这件事。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周凯几乎没日没夜 地忙碌着。我,疼在心里,但也知道他肩上的。为了减轻他的压力,我尽量帮他分担一些家务和公司的琐事。
一天晚上,周凯终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他看上去憔悴不堪,但还是强打精神对我说,“小芳,事情有了些进展,但还需要时间。”
我握住他的手,轻声说,“周凯,不管多难,我们一起面对。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周凯感激地看着我,“小芳,有你在我身边,我什么都不怕。”
就在这时,婷婷打电话过来,声音里充满了担忧,“姐,姐夫,我听说公司出了点问题,需要帮忙吗?”
我赶紧安慰她,“婷婷,不用担心,我们能处理好的。你照顾好自己就行。”
婷婷坚定地说,“不,姐夫一直在帮我,这次轮到我帮你们了。我有些朋友在这方面有经验,可以让他们来帮忙。”
周凯听到这话,感动地说,“婷婷,谢谢你,但这次的事很复杂,不想把你卷进来。”
婷婷坚持道,“姐夫,我已经长大了,这次我一定要帮你们。”
最终,在婷婷和她朋友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问题的,并且成功挽回了公司的损失。周凯疲惫地坐在办公室里,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是解决了。”
我握住他的手,笑着说,“是啊,这次我们又一起挺过来了。”
周凯感激地看着婷婷,“婷婷,这次多亏了你。你真的长大了。”
婷婷腼腆地笑了笑,“姐夫,家人之间本来就应该互相帮助。你们以前帮了我这么多,现在换我来帮你们了。”
经过这次事件,我们一家人更加团结了。婷婷也变得更加成熟和独立,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我们家里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理解和关心。
一天晚上,周凯和我坐在阳台上,看着夜空中的星星。他轻声对我说,“小芳,经过这么多事,我更加明白了家庭的珍贵。无论发生什么,只要有你们在,我就什么都不怕。”
我靠在他的肩膀上,感受着他的温暖,“是啊,家庭就是我们的避风港。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我们都会一起面对。”
婷婷也经常来家里看望我们,每次都带着满满的笑容和关心。她和我们一起度过了很多温馨的时光,也更加融入了我们的家庭。
公公婆婆也很高兴看到我们的变化,“小芳,周凯,你们的家庭真的是我们的骄傲。婷婷也变得懂事了,真是让人欣慰。”
婆婆也笑着说,“是啊,经历了这么多,我们一家人终于更加团结了。”
看着家人们的笑脸,我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满足。虽然家庭关系复杂,但只要我们心怀善意,,就一定能找到最好的。
无论未来还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我相信我们一家人都会一起面对,一起解决。家庭的力量,是我们最大的依靠和支持。
故事的最后,周凯紧紧握住我的手,温柔地说,“小芳,谢谢你一直陪在我身边。不管未来怎样,我都会珍惜现在的每一刻。”
我微笑着回应,“我也是,周凯。只要我们在一起,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在这个家庭里,我们彼此关爱,互相扶持。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雨,我们都会一起走过,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洞天寻隐·罗浮纪丨苏远鸣:罗浮山宗教地理研究(一)导言+《指掌图记》
编者按
《罗浮山宗教地理研》是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EPHE)苏远鸣(Soymié Michel)教授1956年发表在《法国远东学院学报》(Bulletin de l'E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的长文,全文140页,包含导言、五个章节、两个附录,以及文献列表。文章以《罗浮山志会编》为基础,结合各种岭南地方文献,对道教第七洞天罗浮山的景观、传说、宗教文化进行了详尽考据,是目前关于罗浮山宗教地理最全面的研究,也是洞天福地领域最早的学术著作。承蒙法国远东学院 Martin Ramos 教授的恩许,我们特委托张琬容博士将此文译出,连载于本专栏中,以飨学林。此次是本文中文翻译的首发。由于原文较长,我们将依据分段标题与篇幅切分成11次进行连载,并纳入后续的出版计划之中。
导言
山峰与河流在中国的地方志与综合性地理著作中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山。很显然,山与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地貌。人们在初次阅读方志的时候会有几个惊讶的发现。首先,无论描述的是什么样的地区,崎岖如云南还是平坦如河南,篇章都是一样长的。第一种是属于重要山脉、地貌复杂的大山,第二种则是平原中的孤立的山丘。但是,它们都被称为“山”。其次,我们注意到,这些山峰几乎都是被干巴巴地列举出来。西方地理学家对此感到有些失望,因为这些文本没有提供或只是偶然地提到他们想要的基本信息,比如高度、方向或者植被。相反,地方志提供了一些他们不太感兴趣的内容,比如人物或寺庙的名字。
大多数山峰(或者类似山峰的地貌)的文献资料很贫乏,但是对某些山峰长篇累牍的描述弥补了这些文献资料的篇幅问题。这些山峰或大或小,取决于所在的地区,这对于西方地理学家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因为它们被突出强调了。这些就是所谓的“名山”,包括有汉学家们熟知的五岳,还有一大批名声或大或小的山峰。
这是因为我们所讨论的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传统与目标不同于西方地理学,至少不同于自然地理学。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 实用方面: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目的是向旅行者,特别是游客提供信息,展示风景名胜或历史与文学遗迹,是一种旅行指南。
2. 迷信方面(伪科学,pseudo-scientifique):地理学家或多或少受到堪舆理论的影响。山(和河)是构成骨架(和血管)的关节点,决定了一种能够影响国家的磁场(风水),一些风水师知道如何检测和驾驭它们。因此,罗列这些关键地点的位置不可或缺,但具体描述却无关紧要。
3. 宗教方面:地理志也是圣地的目录。对于中国人来说,山峰所划定的区域是本身就具有灵力的宗教场域。人们去山中寻求与神灵接触,尤其是去名山。每座山峰都有自己的历史、传说、奇珍与独特的吸引力。
我们正在研究的罗浮山是广东地区的一座名山。我们旨在根据中国的资料,探索这座地方名山享有声望的原因。
地理位置
罗浮山位于广州东面约八十公里处,介于东北方向的增城和西南方向的博罗之间。这片山区位于两条河流之间,东江从东向西流经博罗南部,增江从北向南流经增城,在东江上游一点的地方汇入它。可能是因为这个新的支流,东江不再受到涨潮的影响。这里是东江三角洲的起点,它附属于一个河流与渠道纵横交错的巨大区域,也就是西方地理学家所说的“广东三角洲”。博罗城位于三角洲以外四十公里,在那里很容易就找到罗浮山的位置。
地图将这个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的山体命名为罗浮,长约80公里。罗浮山本山就是在这片山区的西南端,正是本研究的主题。其最高点海拔是1265米,考虑到它所处的平原地势较低,海拔不超过50米,这实际上是个相当高的山峰。根据示意图,山的底座大致在一个直径15公里的圆圈内。
第一章、描述
描述一座山可以考虑两种方式,一个是客观的方式,一个是传统的方式。客观描述意味着使用准确的地图(carte)、平面图(plan)、照片与地理学家提供的无预设的评论。不过一手文献也是可以被质疑的,因为它们必然是选择的结果。传统描述见于中国旅行者留下的专著与游记。它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有时不可避免地将现实与想象混为一谈。中国旅行者对于风景有着独特的审美观、文学和宗教文化背景,以及民间传说的知识贮备,这使得他们看待山的方式与我们截然不同。此外,有可能留下游览记录的旅行者都是文人,他们在进山之前肯定会阅读前人的记述或当地的志书,以便事先了解山中景物。如果有一种简易而可靠的方法能够区分将传统想象与客观事实分离开来,那么这种视角将具有极高的价值。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同时研究两种描述,以便时刻以客观态度考察传统描述,从而更清晰地呈现真实的状况。不幸的是这种剖析工作是不可能开展的,因为从来没有真正关于罗浮山的客观描述。因此,我们将基于传统描述,并且在我们的能力和掌握的文献范围内努力地修正它。
1.指掌图记
描述罗浮山的文献数量众多且种类丰富,但大多数文献仅提供了这座山峰的部分景观。其中最严谨的一部是《罗浮山指掌图记》,书名的意思是关于罗浮山了如指掌的图像描述,简而言之,是关于罗浮山的图像指南(译按:作者以下简称“Guide”,文本在翻译时根据需要将其译作指南,或依据原标题称其为《指掌图记》)。这部手册的作者是罗浮山的一位道士,名为邹师正,其成书年代我们只能追溯到13世纪下半叶。书中原有的插图或地图业已失传。该书还有一个注本,可能是在其成书后增补抑或修订。以下是对《指掌图记》的翻译,并增加了一些来自其他文献的注释和信息[1]。
名山异境,散布人寰,其知名者,有十大洞天 [关于这个概念,参考第三章,1.],五在江浙[2],三在梁益[3],与夫洛京一[4],惠阳一而已[5]。洛京,衣冠都会之地。江浙、梁益,舟车奔辏之乡(附:马车的痕迹彼此相随,来来往往,连续没有中断)。其林泉之美,登览之便,著于有闻,盖地势使然也。独罗浮邈处海上,天下想闻之,而恨不至其地。间有能至之者,非[6]逸世高蹈之士,非希仙慕道之人。
山之高,且三千六百丈[7],地之袤,直五百里。峰峦之多,四百三十二,溪涧川源,有不可胜数者。
这些数字不应该被当做真实的测量值。3600是36的倍数,是个整数。根据某些文献,罗浮山的宽度是1000里[8]。另有文本非常精确地给出了它的周长是327里[9]。所有的文本都有432峰的说法,河流的数目有时候是72条[10]。一位作者对罗浮山中河流体系的描述如下:“罗浮瀑布凡九百八十有奇,流为长溪者七十有二,潴为潭七,为神湖一,为渊池者六,天下名山,未有瀑布多于此者。[11]”
是虽长年隐者,犹未易遍览,而况士大夫来游者,暂至倏还,旬日而罢,又安能周知。兹《指掌图》所以作也。
游山者自龙华寺(有陈孝女昌福夫人祠)。
这座寺庙位于山脚西南方向的某处,也就是通往广州的方向。这位节妇生活在梁朝,南汉(917-971)时被授予封号。人们会前往她的神龛前祈雨[12]。
七里登山,初至延祥寺(唐朝赐额)。
这座寺庙原名南楼寺,始建于梁朝大同年间(535-556),位于景泰大师的隐修之所,我们在后文还将讨论这问题[13]。
[这座寺庙的外围建筑] 明月戒坛(唐时度僧于此受戒)、百尺坛(唐祭山建)、铁佛像(西域所献)。
738年,一位名叫乾末多罗的僧人从西域或西竺登陆广州,带来了这尊铁佛像。佛像被隆重地安置在山中。相关信息非常混乱,佛像似乎后来被农民或者僧侣毁坏。直到11世纪初,人们才用泥塑修补了它被盗的四肢[14]。
御园柑子(唐朝充贡。元宗幸蜀,德宗幸梁时皆不实,僖宗幸蜀,花落树枯)。
当地的柑子是极佳的农产品,罗浮的柑子尤为出名。御园柑子是由主持铁像安置仪式的朝廷官员带回皇宫。皇帝为了感谢僧人的赠礼,给他们的寺庙赐名为延祥寺[15]。在罗浮的道教仙人轩辕集的传记中,柑子是以一种神异的方式在宫廷亮相。当时唐玄宗带轩辕集回宫试炼他的法力。轩辕集展示了各种神迹作为回应。特别是他神奇地让一个罗浮的柑子出现,并邀请皇帝品尝,皇帝对此赞叹不已[16]。这些奇妙的柑子树至今生长在神湖岸边,这是一个宛若仙境的地方[17]。不过我们如果发觉现在长在山上的柑子不像之前那么神奇的话,也没什么可惊讶的[18]。
“玄宗幸蜀”是对他756年躲避安禄山叛乱的一种委婉说法。783年,德宗离开长安,前往陕西(梁州)的奉天避难。至于僖宗,有一个说法是,880年底,黄巢起义占领长安,皇帝先逃亡陕西,然后在881年去了四川成都[19]。
至山腰三里馀,有宝积寺(宋朝赐额)。
713年,曾在宫廷中翻译佛经的僧人怀迪[20]回到山中,在卓锡泉源头附近建立了一座寺院,现在的这个名字是1041年被授予的[21]。
[这座寺院的外围建筑]中阁(唐僧怀迪所建)。
怀迪创建的寺庙确实被叫做中阁,因为它位于中路。它也被叫做“钟阁”(发音相同)[22]。
御书阁(中藏宋太宗、真宗、仁宗所赐书及景德[1004-1008]赐佛衣,嘉祐[1046-1064]赐藏经)
对于这个藏书阁没有进一步的评论。
卓锡泉(景泰禅师驻锡之地)
这个泉的名字“卓锡”是一个佛教术语,一般是指“寺院”,即僧人居住的地方。解释如下:锡,是锡杖的缩写,是指僧人所携带的手杖(kakkhara)。卓在这里是植立的意思。旅途中,僧人们在休息的时候把手杖挂在寺院的墙壁上,或者他们如果在野外空地上休息的话,就将它插在地上。这就是为什么“卓杖”这个词也意味着创建一个寺院[23]。以下是关于该泉水的传说:“昔,梁景泰禅师始居此山,其徒以无水难之,师笑而不答,已而庵成,卓于地,泉涌数尺。[24]”这个泉水的泉眼是圆形的,直径有一尺,在两侧有九个孔,与主泉相连[25]。这就是为什么这口泉也被称为九眼泉[26]。它的水质清碧,底有锡杖影,视之光彩夺目[27]。它的水适合饮用,特别适合泡茶。它受到了苏东坡的赞美[28]。此外,它还具有治疗的功能[29]。
铜佛像(东坡游山记云,饮景泰泉,礼天竺像[30]。此也。)
这座雕像据说在梁朝大同年间(535-546)铸造,毁于一场日期不明的大火,后在17世纪末得到修复[31]。据说隋代开皇时期(581-601),人们在龙华寺附近的地下也发现了它[32]。
寺后罗汉岩(有穴通金坛山)
金坛山,是十大洞天中的第八个,即句曲金坛华阳天。罗浮山与其他山地下的联通关系将在后面详细研究(参见第三章,4. )。
伏虎岩(隋僧惠越居此,尝引虎枕其股)
关于惠越,我们所知甚少,只知道他来自岭南,游方了一段时间之后居住在罗浮山。隋炀帝曾召请他到宫廷,但他很快就去世了。他的尸体后来被带回罗浮山,尸体看起来就像活人,而且会发光[33]。驯服野兽的能力在佛道二教的圣人中都很常见。
佛迹岩(有二迹甚异)。
这块岩石位于两个水源之间,一边是温泉,流淌着热水,另一边是从“白水山”流下的瀑布。“巨人迹若干,长三肘,量阔称之……散印于岩石之下,深者二寸许,而未有称者。近时山中实始见之,自是传播于人,而或者以为佛迹。噫,此其可谓异矣。[34]”
上山十里,有大小石楼(二楼相去五里,其状如楼,有石门。俯视沧海[35],夜半见日出。有山岸周回五里,水消长,应海潮盈缩之候)、铁桥峰(在罗浮二山相接处,昔人遇铁桥于此。)
《指掌图记》及其注疏在这里的措辞相当晦涩难懂。以下是它们所描述的这些元素表达出来的意涵。首先,我们有两个被称为“石楼”的山峰。石门由两座塔楼本身和它们之间相隔五里的空间组成。铁桥在更远的山上。这是一个相当狭窄的山脊,在地面上不容易看到。在传说中,这座“桥”是连接罗和浮两座山的纽带,它们共同构成了罗浮山。在现实中,它是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的通道。从地理上看,这座桥和这两座塔楼没有任何相通之处。然而,据说这座铁桥有两根铁柱,以悬索桥的塔架方式位于两侧[36]。扮演塔架角色的应该就是石楼。两座楼形成了一个门,用于指引攀升的路线,这很容易与塔架联系起来[37]。桥也是一个用于通行的地方。在铁桥的脚下,有一个泉源供给两条溪流,它们分别流经山的两侧,也就是罗山和浮山。就像铁桥一样,它标志着两座山的结合。这座“桥”,在理论上是与泉源在同一地点,就像一座真正的桥一样横跨泉源[38]。但在山顶脚下,还有一个美丽且微小的湖泊,叫神湖或宝石湖(瑶池)。这是这个湖的水位据说是随着潮汐的上升和下降,与铁桥没有直接关系,更不用说塔楼了。因此,这里可能是把湖和泉眼混淆了。在《指掌图记》的评注中(沿用了较早的经文),湖的周长为五里,这对应了两座石塔之间的距离,也是五里。经过一系列实体与概念上的关联,塔楼,铁桥和跟随潮汐变化的湖泊被聚集在一个景观组合之中,那些事实上彼此独立的元素便互相配合得嵌套在了一起。
人们通常认为,从山顶俯瞰大海的话,可以看到午夜日出。但是这个传说在石楼上难以应验,因为石楼位于山的西南方向,背对着大海和朝阳的方向。有人会说这是《指掌图记》注释中的一个错误,但这是可以解释的。事实上,石楼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观景台,从那里可以看到远处的景色[39](译按:远处,loin,原文作lion,意为狮子,可能是笔误)。
上界三峰(上接铁桥峰,在烟霭中人罕能见)
我们知道罗浮山是由相邻的罗山和浮山组成的。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峰顶,峰顶较高的是罗山的“飞云峰”,在它的西北方向,铁桥的另一边,是“上界三峰”。虽然我们可以找到三座山峰被描述为“三足鼎立”,高度几乎相同[40],实际上那里只存在着一个山峰,却被称为“三界峰”(有时被称为蓬莱峰)。确实,我们也能找到上界的第二座山峰和第三座山峰,但它们都比主峰低很多[41]。虽然地理现实上并不支持,但是此文本依然试图让人们接受“三峰鼎立”的构想。5世纪的一部作品甚至说认为,“[罗浮山]峻尖之峰四百四十有二,因归于罗山,上则三峰争竦,各五六千仞[42]。”
青羊岩(在上界第三峰顶,上有羊迹。)
有传说记载,一个樵夫在这里遇到了一个骑着青羊的人,他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樵夫前去与他会面,但是那个人却躲进了山洞中,之后再也没有现身,樵夫只能看到青羊留在岩石上的痕迹。他这才意识到这是一位异人[43]。
夜乐洞(在上界三峰下,昔人闻仙乐于此。)
我们将在下面看到相同的名称用于称呼湖泊。
犀牛潭(昔人遇仙骑犀牛于潭上,至今石上有迹在)。
一段可能比《指掌图记》更加古老的文本认为:“渔人见牛自水而出,盘于此石。[44]” 这段话的重点是坐骑,牛或犀牛,而非后来注释所补充的骑着它的人。
地方志中记载,除了罗浮山的潭之外,还有两处类似的潭。在这三个潭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某些相似的细节,它们都有极深的深度,潭的北边的岩石上有犀牛、牛、金牛的动物踪迹,岩石的大小相似,这反映出来这些潭是来自同一个原型。关于这个潭的最古老的记载可以追溯到5世纪,据说池塘中的牛[无疑是鼻子上]有一条巨大的金链子,一些胆大的渔民幸运地从中剪下一段,因此变得非常富有[45]。
罗浮山中并无其他传说是有关金牛或者带金链子的牛的主题,而是有其他动物主题的传说。“相传唐武后遣使入山采药,夜至潭畔,见有楼阁危耸,少顷化去,始知空潭山中老宿云其下有巨蛙,赤色,每吐气辄成山林楼阁异状。[46]”这个地形学的文本没有提到犀牛潭,但是认为这个地方存在的是虾墓石(蛤蟆石)[47]。蛙一般位于潭底,或以岩石的形式出现,是犀牛的替代。两者是类似的,不仅是两栖动物(amphibie,校按:犀牛是哺乳类动物,作者想表达的是犀牛能够在水和陆地活动,并非实际上的生物学意义),而且都有角的。需要注意的是,“试剑石”就在附近。山中的其他地方也有一个与蛙相关的岩石,被称为“蟾蜍石”,附近也有“骑牛石”和第二个“试剑石”[48]。如果这种组合的重复不是偶然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形成一系列联想:牛或犀牛——蛙——被剑劈开的石。
试剑石(在夜乐洞中,轩辕集于此试剑。)
轩辕集是唐朝的一位术士,我们已经在皇家园林的橘子树中提过他(见前)。他的仙传中并没有提到《指掌图记》注疏记载的他的异事。
瀑布泉(夜乐洞中,上界三峰侧,飞泉三十仞。)
虽然瀑布的位置“在洞里”并不完全精确,但我们可以假设它与剑试石直接相关。这是一种常见的描述,我们之后将做更细致讨论。
凤皇谷(夜乐洞中有谷,相传凤皇出入其间)、凤浴潭(在凤皇谷口[补充:昔凤凰浴此潭中]有五色云气[从中散发])
潭上升起的各种颜色的云气展现了它的神异之处。
瑶石台(在浮山,接铁桥峰,高五百六十丈有奇。)[49]
根据描述,这个高台“势若削成,綵绮绚烂,如霞锦然。其上有白石,光莹如瑶。[50]”这部17世纪末的《广东新语》[51]没有对此做出描述,而是提供了一个相当有趣的学术理论,值得我们稍作介绍。这本书称它为“茎台”,其中有“铜柱”位于顶端,是一种瑶石。[52]这本书指出,在罗浮山还有其他的“茎台”,他还将这个名字用来描述石楼。这个术语是出自古人对于汉武帝甘泉行宫之中的(通天)台天井的称呼。“《西京赋》[53]云:通天訬而竦峙,径百常而茎擢,上辬华以交纷,下刻峭其若削。[54]”
我们相信,作者引述文学描写并不仅仅出于享受引经据典的乐趣。这些描写反映出来,瑶石台和其他同类的高台曾经是自然地理学意义上的“侵蚀柱”(仙女烟囱,cheminées des fées,hoodoo)。一块扁平的石头就像一把伞,盖在支撑它的土柱或易碎岩石上。周围的土壤被侵蚀而逐渐消失。但是这样的建筑显然是脆弱的,因此,人们很难对它们的位置达成一致。
飞云塔(又云凌云塔,在山顶上,即飞云峰。夜半见日出,有见日庵废址,在林翳中。)
这座佛塔给注释者造成了一些困扰,因为它与这飞云顶或者飞云峰同名。一些描述认为在山顶旁边有一个天然的岩石堆,看起来像一座佛塔,但是另一些文本表示,确实一座佛塔,名为凌云塔,由景泰禅师建造[55]。但是后者如果真实存在的话,应该并非位于山顶,而是位于山脚下,靠近铁桥旁的那个可分两种支流的泉源。这些虚构的建筑还有其他名称,据说聚霞峰上有一个神仙聚会坛,可能是在山顶,也可能是在山顶附近的高地,应该就是景泰禅师建造凌云塔的地方[56]。飞云塔和凌云塔两种名称是平行使用的,一种在佛教笔记中,一种在道教笔记中。
《指掌图记》注释中提到庵堂遗址是1244年(宋淳祐四年)由一位博罗的长官下令建造的,以替代另一座早已消失的建筑[57]。15世纪末[58]和17世纪末[59],这个地方都依然有亭台楼阁。
瑶池(在山顶,又名龙母池,神仙尝宴于此)。
我们在一篇文章中发现了下面的注释:“池深三丈,宽九尺,其中有台,台下水色光莹如玉,一名龙母池,谓五龙之母也。相传神仙会于此。其下仙女岩,乃西王母与玉女所集。其右聚会坛,男真居之。池与仰天湖相近,百品花果皆备,尤多山桃,许人食而不许取,其水与沧海潮水应。[60]”
作者区分瑶池和仰天湖可能并非没有依据(因为在雨水如此丰沛的山中不难找到九尺宽的湖泊),但是这肯定是次要的。在更原始的水文系统中,当地只有一个湖泊,它起初被称为神湖,后来叫做瑶池或者仰天湖。
不管《指掌图记》的注释怎么描述,这个湖其实并不在山顶,而是在山脚下的某个地方。但是它的神秘之处是在山顶,它的传说只有一滩无足轻重的水洼作为具体的支撑。因此,人们用想象力弥补现实的不足不仅是容易的,也是必要的。但是人们的想象力并没有超出传统的框架,正是传统框架使之引人注意。
阿耨池(在飞云塔之西,景泰禅师入定之处。)
这个水池和前面的水池一样,面积都很小,宽丈余,深仅二尺[61]。关于它有很多的传说,景泰禅师临池说法,有龙出听[62]。据说景泰禅师具有役使鬼物的法力。他通常居住在山顶的湖边[即阿耨池],池上有蔬叶。师曰:此泉当与人境通。因书偈于水投之,偈出广州王氏池中,因此在那里建了王园寺[63]。似乎,将文书投入池中是为了找到与其他遥远的水池在地下的连通。由此景泰禅师展现了一个水文地理工程师的形象,他发现了水源,挖水井(在种植锡杖得到水源的传说中),驯服龙,并且探索了地下水域。
人们在池水中发现了红鱼和仙蟹,后者被认为是仙人掷钱所变[64]。在这片水域的丰茂植被中,有一种朱草,它的茎会产生一种猛烈的毒药,事黄白者多珍之。朔望生落如蓂荚[65]。
夜乐池(飞云塔侧,池中夜有乐声。)
这个水池很难确定位置,因为现代的旅行者们很少谈到它。但是我们知道它位于同名洞穴的南面,前文提到这个洞穴里面有一个潭,潭中栖息着犀牛或者巨蛙。尽管《指掌图记》区分了两者,但潭和池是很可能是同一个水体,因为夜间的音乐可能是青蛙的声音。山民们认为这种音乐有超自然的来源。一位17世纪晚期的学者解释说,池底空虚,石多孔窍,风水相激,故成种种音声,而且龙鱼吐嗡,助成天籁也,所以可以在寂静的夜晚听到音乐[66]。
阿耨塔(景泰入定处,梁萧詧[67]建三十六所,今犹存焉[68])。
在537年,梁武帝得到佛舍利,并建立阿耨塔供奉[69]。这里隐喻了一个传说,在佛陀圆寂的时候,阿育王在神鬼的帮助下,在一天一夜之间建造了八万四千佛塔来供奉舍利[70]。为了遵从祖父梁武帝的遗愿,萧誉在他的领地建造了三十六座佛塔[对应传说中的八万四千座],其中一座就在罗浮,但是其他的佛塔在哪里不得而知[71]。
罗浮的佛塔不仅建在景泰禅师坐禅的地方,而且在他去世之后还用来安放他的舍利。一些文本对照可以让我们完善这一信息。首先我们注意到,佛塔的位置只可能是在阿耨池旁边,因为这是景泰禅师禅修的地方。此外,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佛塔和湖都有相同的中文名字“阿耨”,尽管意涵不同。但是很可能大多数朝圣者都不知道这一点。其次,阿育王塔就是所谓的凌云塔,据说是景泰禅师亲自建造的[72](参见本节前文飞云塔部分)。最后,在阿耨塔的南边,正是景泰禅师的禅阁[73],它也位于水边。据说它确实与泉源山有关(参见《指掌图记》接下来的文章),但是这里有个明显的错误,我们将在后文再讨论这个问题。
泉源山(罗浮二山接连处,俗呼分水凹,下接龙王坑,郑思远修道之所,泉分山东西流)
泉源位于罗山和浮山的山脊上,这个山脊形成了两座山坡的分界线,向上延伸形成了铁桥。山脊是分水岭,泉源恰好就在这条线上,分流为两条小溪,流向两侧山坡。由于缺乏相应的研究,且描述混乱,我们无法确定这个泉源的确切位置,但是它是确实存在的。一位19世纪的欧洲旅行者注意到了它,并且这样描述它:在这座所谓的铁桥之外,还有一个著名的泉水,以其源源不断的清澈甘甜的泉水而闻名,也以其在当地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而闻名。它位于两个村庄的分界线上,两个村庄都声称拥有它的主权,并引发了许多争论和暴力冲突。如果人们在最初的几英尺处引导水流,那么可以完全改变水流的路线和目的地。本来它可能会向东流动,直接供应山脚下的村庄。但如果改变它的路线的话,它就会向西流动到距离第一个村庄十英里远的另一座村庄。村民上山的时候就习惯性地把水流引向他们自己的村庄[74]。虽然这本书没有提到泉源的名字,但是提到了它距离铁桥很近,而且位置在分水岭上,或者是距离分水岭很近,这些都使我们相信这正是我们所研究的泉源。我们可以断言,在地方文献中没有关于这个泉源的内容,是因为文献本身不完整。
示意图比文字描述更容易理解泉源的位置。铁桥和泉源都位于罗山和浮山的交界处,我们可以在理论上将它们统一在山中心的景观组合中:铁桥横跨泉源。泉源位于分水岭上,有东西两个出口,那么它可能是这座山所有流水的源头。这种表现形式让人联想到佛教神话中的阿耨池的原型,所以,人们将阿耨池与罗浮泉源混淆并非偶然(参见本节前文关于凌云塔的内容)。
泉源已经受封道教“福地”的名号,名列圣地(参见第三章,1-4.)。
郑思远是5世纪的道教仙真,我们将在后文再谈到他(参见第三章,4.,附录1)。
玉鹅峰(一名鹅岭[75])。
山中有神女居住。山的形状像个玉女,因此也被称为“玉娥峰”。葛洪的妻子鲍姑就是在玉鹅峰中升仙。山脚下有一处庵堂,据说是鲍靓为女儿鲍姑建造的[76]。后来,它成为罗浮山另一位女仙何仙姑的居所。庵堂左壁有她的题诗[77]。
这个地点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以鹅字命名,并且显然与女性神灵有关。“玉鹅”和“玉娥”之间在写法上略有差别。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这种字形与发音上的接近,正如山的形状不能作为论据一样。在中国南方,将女神与鹅等大型白色水鸟联系起来是民间传说中一个相当普遍的元素。
龙王坑(景泰禅师说法于此,龙神听之)
阿耨池也有神龙聆听景泰禅师说法之奇迹的叙述(参见本节前文阿耨池部分)。这一传说在两地发展得差不多。这可以被理解为景泰禅师说法引人入胜的证据,也可以理解为景泰禅师具有掌控龙所代表的水域的力量。
龙王坑位于东边,距离卓锡泉不远,那里正是景泰禅师最充分地展现法力的地方。
在佛教神话中,阿耨池居住着一位龙王。这是景泰禅师在罗浮山中最喜欢居住的地方。建造凌云塔(或阿耨塔)可以与龙的故事联系起来,这不仅是一次寻常的讲道,而且是成功驯化龙神的象征。佛塔经常被当做抵御镇压地府危机的支撑柱。
上中下龙潭(亦名西龙潭,有瀑布泉三十余仞。)
龙潭更像是一个三层的瀑布,是分水岭水流的西部分支。它位于卓锡泉的北面,在山的西北方向某处。我们在此引述一个有趣的细节:在干旱年份,有两条鲤鱼跃出水面,然后就下雨了[78]。
华首坛(佛书云:华首菩萨五百,会于此坛上。)
稍后我们会遇到一个同名的坛。
资福寺
《指掌图记》此处注释失传。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找到了一篇《资福寺舍利塔铭》,有序,作者是苏东坡[79]。
南楼寺(在石楼之南,故得名)
这座寺庙可能是延祥寺的一部分(参见第5页),甚至是最古老的部分。
去延祥之西五里馀,曰黄龙洞(南汉于此建天华宫,今呼为西天华)
黄龙洞曾名金沙洞,暗指是葛洪的炼丹活动,他在那里建立了西庵。当地的历史如下:“南汉(968-971)伪主刘鋹[80]常梦神人指罗浮之西,去延祥寺西北百武,有两峰相叠,一洞对流,可以为宫,访之得其地。又梦黄龙起于宫所,改曰:黄龙洞,此地即葛仙西庵也。遂建天华宫,有甘露、羽盖等亭,云华阁,左为舍阳门,右为起云门,命中书舍人钟有章作记。至宋朝革命,四方僣叛,以次诛服。刘氏惧焉,将欲潜遁罗浮为狡兔之穴。又命于增江水口凿濠通山,往来山洞,仓卒为航海之计[81]。开宝四年(971),乃始归命。则知刘氏为宫室于山间。[82]”
互相挤压的两座山峰(两峰相叠)就是那两栋石楼。洞左右的瀑布相交而成洞前的水道[83]。
在黄龙洞的遗址上,还有一座供奉四位圣贤的墓穴,即四贤祠。《指掌图记》及其注疏都没有提到它,因为这是成书之后建造。四贤祠建造于15世纪末或16世纪初[84],以纪念周濂溪[85]、李延平[86]、罗允昇[87]、陈白沙[88],后来增加了一座文简的祠堂[89],1585年又增加了一座纪念庞嵩的祠堂[90]。这座祠堂在17世纪末已经荒废残破[91]。
七星坛(有古松七株,甚奇)
我们有必要把坛的名字与此处的七棵松树联系起来。一段简介称它们为七星(或者七星松等)[92],七星应该就是北斗七星。它的另一个名字“七曜洞”也证明了这一点[93],七曜也是北斗七星。
据说仙真经常在此居住,也有人说葛洪曾在这里休憩,而且人们在此找到了他的履綦[94]。
这七棵古老的松树有一段非常奇异的历史故事:“邹葆光,少隶罗浮山冲虚观道士籍。宋徽宗宣和中,名闻九重,召至凝神殿,试以道术。有七道士从之,倏不见。上问为谁,葆光对曰:臣居山习剑术,此七人者,古松也。[95]” 根据其他文本的补充和解释,这七棵松树变成了剑客,很显然,邹葆光在他们的陪伴下修行,它们也化为道士七人,往来山下[96]。
松树变成人很神奇,但是并不奇怪。根据抱朴子,千年的松树从远处看起来有如偃盖,其中有物,或如青牛,或如青羊,或如青犬,或如青人,皆寿千年[97]。
狮子洞(有道者庵)
这座庵堂在13世纪初由曹溪当地的僧侣建造[98]。在此之前,许多僧人试图在这个洞穴中居住,但是由于缺乏水源,他们放弃了这个想法。庵堂的建造者在此挖了一口井,找到了水源,庵堂由此兴旺起来了。据说,他发现的水源和景泰禅师的锡杖泉一样好。中国编撰者的类比方式表明在他们看来这两个泉源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一个是通过神迹发现的,另一个则是通过世俗方式发现。人们经常会保留对打井者的记忆,因为他帮助了人们定居。
华首台[99](在黄龙洞西,改花首寺)。
据说五百真人在华首台聚会。738年(开元二十六年),皇帝下令建立了华首台[100]。我们已经在《指掌图记》(参见本节前文华首坛部分)中看到一个同名的坛,五百个菩萨曾经会于此坛。这很可能是同一个地方,对于圣人使用道教称号或者佛教称号其实无关紧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五百这个数字是有佛教特征的。此外,这个古迹被认为是一个佛教的场所,而且是整个山中最重要的地方。明万历年间(1573-1520),它得到重建,再现辉煌。
在这个地方的奇观中,我们注意到了合掌岩:两块大石头依靠在一起,东西两侧各有激流环绕平台[101]。还有,在庵堂中,一条引水渠从山中抽取水直接供应浴室[102]。
山背曰凤皇冈(何仙姑居此),云母溪(其中出云母石)
凤皇冈的山脚下是云母溪的源头,据说神女(神的女儿)居住在此[103]。这让我们想到了玉鹅峰,在那里我们也发现了同样的神女,也可能是独立的女神。她们所居住的地方都是以鸟命名的山。
根据一些文献记载,云母溪的源头位于云母山或者云母岭的山脚下,旭日将这里照耀得闪闪发光。这里就是《指掌图记》所说的凤凰岭,凤凰是太阳的象征。这个地方也被称为红玉洞,即云母石,因为据说何仙姑炼石如红玉[104]。
据说还有一个凤凰台,位置难以确定,它的山脚下有一口何仙姑井,或称云母井。据说何仙姑服食云母的时候,汲此水制之。这个水井深不可测,它的水比其他水井的水重四两。味清甘,人多汲之。何仙姑去时,脱履其上。“吾疑井脉通罗浮,仙姑当时从井中潜出,见于罗浮麻姑之峰,令人取其遗履井上,盖以水府为解也。[105]”这位凤凰岗的女神在水的方面的神性值得强调。此外她和所有仙真一样,也会飞翔。
何仙姑传记如下[106]:“何仙姑,广州增城县何泰之女也,[补:生而有紫气云绕宅]。唐天后时,住云母溪。年十四五,一夕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可得轻身不死。因饵之,誓不嫁。常往来山顶[改动:往来山谷],其行如飞。每朝去,暮则持山果归,遗其母。后遂辟谷,语言异常。天后遣使召赴阙,中路失之。广州会仙观记云:何仙姑居此食云母,唐中宗景龙中白日升仙。至玄宗天宝九载,都虚观会乡人斋[107],有五色云起于麻姑坛,众皆见之。有仙子缥缈而出,道士蔡天一识其为何仙姑也。代宗大历(766-780)中,又现身于小石楼[108],广州刺史高晕具上其事于朝。”
何仙姑在罗浮山及当地很受欢迎。她是现在的八仙之一。遗憾的是,由于罗浮山的名声不大,她经常被认为是来自其他地区,如湖南、浙江、安徽和福建[109]。
循延祥而东七里馀,扺冲虚观(葛仙所居)。
这座道观不是一个单独的建筑,而是一个宏大的建筑群。部分建筑出现在《指掌图记》接下来的描述。方志中引用的示意图(透视图vue cavalière)展现了以下细节[110]:在前景中,会仙桥横跨在一条溪流或者水池上,桥是南北走向,指示了道观的中轴线。桥的另一边是寺庙的围墙,围墙中间有一扇巨大的门。在中轴线的左侧,围墙前的位置有一块巨石,是一座衣冠冢。在围墙内,我们依次在中轴线上看到了御简亭、道观本身的三座大殿,然后是蓬莱阁,最后是遗履轩。在两侧我们可以看到丹灶、野人庐、葛仙祠。图上还有一些没有画出的建筑,如药市、东坡山房、钓鱼台,以及一些不重要的亭台。
据说,葛洪在4世纪上半叶时隐居罗浮山,他在山中的四个地方建立了庵堂,南边是都虚,北边是酥醪,东边是白鹤,西边是孤青。义熙(405-419)初年,为了纪念葛洪,人们在都虚的古迹上建立了纪念葛洪的祠庙。唐天宝年间(742-756),人们又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寺观,并且置十家守祠。最终在宋代,1087年,它被授予了现在的名字冲虚观[111]。在明代,大约1622年,这里设置了博罗县的道会司[112]。但是从那之后,它的地位逐渐下降。
我们将在谈到葛洪的其他庵堂时再引用《指掌图记》。目前,我们认为,这四个庵堂的位置是相对随意的。这只是一种分类的方式。例如,冲虚观不在山的南面,而是在山的东南面。
朱明洞图,引自《罗浮山志会编》卷首,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
[在寺外]丹灶(有东坡书“稚川丹灶”四字)[113]
这是葛洪丹炉所在的地方,但是现在没有留下遗迹。据说当地土五色而有光,沉之水则生泡。道士常以赠人,撮土为丸,可以疗病,尤其是腹部疾病。它取之不尽[114]。夜晚人们可以在龙虎峰等山峰山上看到丹炉发出神光或者丹光[115]。
衣冠塚(葛仙尸解,葬其衣冠)
葛洪的传记说他去世时为81岁,“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116]”这是道教升仙的一个经典母题。
蓬莱阁后遗履轩(鲍仙、葛仙夜谈之所)
“相传南海太守鲍靓尝夜访葛洪,与语达旦乃去。人讶其往来之频,而不见其车马,密伺之,旦见双燕飞至,网之,则双履也。[117]”其他文献也证实了鲍靓夜行的传统。“为南海太守,昼临民政,夜来罗浮山,腾空往还[118]。”另一个五世纪的文本给出遗履故事的另一个版本:“鲍靓为南海太守,尝夕飞往罗浮山,晓还。有小吏晨洒扫,忽见两鹊飞入小齐。吏帚掷之,坠于地,视,乃靓之履也。[119]”
一个英国旅行者提到了另外一个传说,这是他从宫观神职人员那里听到的。葛洪升天之后,首先在他的墓地脱去衣冠,然后再往前走一点,当他的脚离地面很远的时候留下了鞋子,也就是成了现在的遗履轩[120]。
遗履被认为是成仙的一个毋庸置疑的证据。人们非常关注神仙着装中的这个部分。
铜玉皇像及二侍从三尊(南汉所铸者)
这些巨大的神像[121]被安置在道观的正殿。据说玉皇大帝是宋真宗“创造” (inventé)的,因此宋代之前在中国南方看到玉皇像值得关注[122]。
观后朱明洞(道书云,朱[灵芝]真人所治,榛莽不可入)
对于道教来说,这是山中最重要的地方。这是罗浮山的洞天,或者说是洞天的入口。我们将用一个专门的章节讨论它(第三章)。
掌管朱明洞的朱灵芝被描述为汉代的圣人:其先人大宛人,后徒北谷,师事太素真人,受青精䭀饭方[123],饵之能一日九食,亦能终岁不饥。弃妻孥南来隐居罗浮,修炼太清神丹,九鼎功成,日服一铢[124]。内视服气者,三十年,有五色鸟,衔朱(译按:LFHP作赤)龙芝。取而服之,初无名字,人称青精先生[125]。对于这位圣人名字的解释很有趣,但是并不充分。我们还应该记得有一位重要的神灵的名字类似,即掌管南岳衡山洞天的朱陵[126]。他的姓是丹,名灵峙[127]。丹和朱在发音上并不相似,但是它们的意思都是红色,对应了南方[128]。
朝斗坛([朱真人朝斗坛]在朱明洞口,近于坛获铜龙六、铜鱼一)
朱灵芝的传记继续写道:“复得玉佩金珰之道[129],礼华盖隐元之星,务魁步罡,叱咤风雷,攝召鬼神,积功累行,乃白日升天而去。膺受图箓,为太极仙卿,治朱明耀真洞天,其栖息处有朱子庵,又有朝斗坛焉。[130]”这段朝拜北斗星或斗的描述使用了秘传术语,非常难以理解。
铜龙和铜鱼的发现被归功于一位宋代道士,是在1094年苏东坡路过此地之前发现的,因为苏东坡也看见了这些物品[131]。它们在16世纪的一个晴天凭空消失,然后又重新出现。尽管经过官方调查,仍无法澄清事实,也未能确定归还物品的真实性。这是他们的描述:“冲虚观有古铜龙六、铜鱼一。二物虽云铜铸,细玩则非金非石、非铜非铁。龙各四足而微鳞,鱼空洞其中而无孔,坚若窑瓷,轻如木叶,实为神物也。[132]”这些物体的来源与属性对于我们来说是神秘的,对于描述它们的作者来说也是一样。最有可能的解释是,他们是古老的青铜器,在某个年代被重新用在祭祀或者宗教仪式中。它们在宋代被发现之后,就保留在了寺院中:“永为镇山之宝。[133]”
黄野人庵(野人,葛仙之门役也,庵有哑虎守之。)
我们将在后面专门研究黄野人(参见第五章,1.)。我们在此可以简要介绍一下哑虎的情况。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传统。第一种传统是,罗浮山,尤其是由潮汐湖、铁桥、石楼构成的山的中心地带,由哑虎镇守[134]。它们不咆哮也不咬人,但是能够阻止恶人上山,将他们投于岩下[135]。人们要想发现这些神异的老虎,是能通过它们的脚步声和在漆黑夜晚中眼睛闪耀的光芒。他们就像是山的守护者。此外还有一种传统是说,葛真人飞升之时,留二丹粒,以与其隶黄野及哑虎食,为罗浮四庵守者。第二个传统与第一个传统有关联,并且提供了更具体的证据:一个或者多个石虎——必然是哑的——被安置在黄野人的庵堂作为守卫[136]。
钓鱼台(在观之左)
钓鱼台的南面有一个用来放生的池塘(放生池)。和许多佛教寺庙里的池塘一样,人们通过年轻童仆的经历来解释这个名字。有一天,小童被派去拾柴,他睡着了,梦见自己随着一条大河流入大海,和渔民们一起打鱼。他回去时,渔民给了他一条大鱼。当他醒来的时候,这条大鱼变成了一块木头[137]。
这里还有一个钓鳖石,它要么和钓鱼台位于同一位置,要么位于黄龙洞附近。黄龙洞据说是与镇山鳖相对,登此石,若钓彼[138]。
青霞谷(苏[元朗]真人修真之所)
这个山谷,也被称作洞,位于朱明洞的后面。
苏元朗的传记非常混乱,他出生在晋代的太康年间(280-290)。在句曲山学道之后,于隋开皇年间(581-601)前往罗浮山隐居。他被认为是多部教义经典的作者[139]。我们将在下文(附录1)看到他两个形象之间的矛盾关系。
野人洞(即王子书堂坑,王子名靓,唐人)
这个地方的主人王体靓是陕西人(同州人),他缝纸为裳,居住在野兽之间。在他刚到罗浮山的前十年中,连房子都没有,后来他才自己建造了一个草堂。他不畜妻子,少言说。植茶成园,犁地三十亩,以供养。他刚搬去的时候,那里是完全荒芜的。而在他去世几年后,围绕他形成的村庄已经有三百个家庭。
大约809年他去世的时候,村里人共同将他安葬在他居住地的一颗挖空的树干中。过了一段时间,一位巡山的官员为他做了一口新的棺材,将他最终安葬在另一座坟墓[140]。在这次转移墓葬的时候,一位山中的隐士说他发现王体靓的尸体不见了,只剩下了他的衣服。但是官方认定此言为虚[141]。
[冲虚]观之北曰酥醪观(葛仙北庵)
酥醪观位于山北一处陡峭的地方。现在的道观建于1727年,并于19世纪末完全修复[142],成为山上所有道观中最兴盛的一座[143]。原本道观的确切位置不得而知。
以“酥醪”这个词命名道观非常罕见,它可能是来自《集仙传》[144]中的故事,常见的版本如下:“安期生与神女会元邱[145],酣玄碧之香,酒醉后呼吸水露皆成酥醪[146],各乘飚车而去。[147]” 它只提到元邱是北边的一座山。这个故事不太清晰。据我们所知,唯一试图解释它的作者是将其置于道教形而上学理论中进行阐释。他还特意回避了“酥醪”一词本身的意思:“则身之津润酥醪也,天之风露酥醪也,地之江河井泉酥醪也,蔬果草木之沥液皆酥醪也。独丽酒云乎哉?[148]”
已知术语中与“酥醪”最相似的是“酥酪”,它指的是用牛奶发酵的饮料,即蒙古马奶酒。“酪”和“醪”的汉字非常相似,很容易混淆。如果《集仙传》中描述的饮酒场景确实是在北方发生,那么它所指的可能就是马奶酒。
我们不能忽视,刚刚建构的这个假设对于罗浮山来并不适用。罗浮山中的道观为什么用这个词呢?这个词的来源主要与安期生有关,他在广东地区[149]和罗浮山都非常有名。安期生描述的醉酒场景在中国北方是真实可行的,但是寺庙在南方。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道观的前方有一座酥醪村,曾经以酒商闻名[150]。少数民族瑶族居住在这个村庄,村庄的名字是这个词的变体:苏罗[151]。更有帮助的是,酥醪观的遗址就在苏罗村[152]。本地土语苏罗可能被转换成为文学词语酥醪。
最后,我们还要指出另一个假设:酥醪这个词可能是“酒精”这个词在泰语中的转写[153]?
麻姑峰(在观之西南有麻姑坛,尝有彩云白鹤集其上)
麻姑的传说广为人知,我们不再详述[154]。在罗浮山,麻姑并没有受到特殊的崇拜,只是一个备受大众崇拜的女神,没有特别的神格。
位于山脚下的麻姑坛或者麻姑台是神坛。这是神女聚会的地方,中国神话中的神兽麒麟有时候会降临在那里。麻姑曾经多次显现在坛中,“人多见之。[155]”当地流传这样一个故事:靠近神台的地方有一块石头,叫做麻姑妆镜,“尝有登者,见一丽女子,散发踞坐,旁有童女十馀,彩衣丫髻[156],手持乐器,其人趋而避之。童娥皆鼓掌以笑,倏然不见,惟馀歌管声,隐隐空中者久之。[157]”何仙姑从五色云中现身的传说也是发生在麻姑山上[158],可见这是一座属于众女神的山峰,并非只属于麻姑。需要注意的是山顶和神坛上都有白鹤作为标志,这再次说明了女神与白鹤之间的联系。
虽然《指掌图记》没有提到梅花村,但是我们有必要对它稍作介绍:“梅花村在山口。前对麻姑、玉女二峰,深竹寒溪,一往幽折,人多以艺梅为生,牛羊之所践踏,皆梅也。冬春之际,以落梅醅酒,于村南麻姑酒田卖之。一茅茨有碑曰“师雄梦处”。予因书高季迪句于楹云:“雪满山中高士卧[159],月明林下美人来。”而自号曰花田酒田之农。酒田一曰卖酒田。属之麻姑者,以麻姑峰在其前也。[160]”
然而,酒市位于麻姑山下不仅仅是地形的原因。事实上,我们从碑文暗示的历史和文人添加的小诗中可以看到,女性神灵在此显灵是非常合理的。这个故事在《龙城录》中是这样描述的[161]:“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曰天寒日暮,在醉醒间,因憩仆车于松林间酒肆傍舍,见一女子,淡妆素服,出迓师雄。时已昏黑,残雪对月色微明,师雄喜之与之语,但觉芳香袭人,语言极清丽,因与之扣酒家门,得数杯相与饮。少顷,有一绿衣童来,笑歌戏舞亦自可观,顷醉寝,师雄亦懵然,但觉风寒相袭久之。时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顾,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尔。”
这个故事虽然相对古老,但依然在山中广为流传,属于一种至今保持活力的传说。19世纪的一位作家出版了一部以罗浮山为背景的短篇小说,主题与我们所知的这个故事类似。以下是分析:一位村中巨族(这个家庭的财富来自梅园)的年轻人敏感娇弱,性喜静,爱梅,他在读书的梅花村后筑小屋数椽,“欲学林和靖之为人,以梅为妻。[162]”而且他感叹妓女们死后被火化的悲惨命运,在林中预留了一块墓地供给她们。他特别埋葬了汤梅仙。有一天晚上,汤梅仙出现在他的面前,宣称他是赵师雄的后身,而她自己则是罗浮山主。同样的传奇故事发生在他的儿子身上,他的儿子与另外一位妓女发生了类似的情节,那位妓女同样是汤梅仙的一个化身[163]。
近代论著并没有说明梅花村的具体位置,也没有说明梅花村的村民以及他们所酿造的酒。然而,山的西部,苏罗与梅花村之间的地方有一些词源相同的地名,都以梅子命名:梅谷、梅宠寵或梅陇。这些地方住的是瑶族[164]。梅花村大概也是如此,就和苏罗村类似。安期生与赵师雄的传奇颇为相似,且相互补充。在没有更加准确的文本支撑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假设,罗浮山当地有一些市集活动,为单身男女聚会饮酒作乐提供借口,也为梅子酒的销售提供场所。
观之南曰观源洞(一名麻姑洞,一名药院,葛仙洗药之所也)
在这个地方有一块石头,正是葛洪的竹篓。每风雨时若浮动[165]。这里可能就是所谓的洗药之所,也就是药市的所在地[166]。
另一个关于观源洞的传说讲的是唐朝一个隐士发现了这个石室,石室的墙壁上刻着葛洪的诗句。他不敢进入。他后来再寻找那个洞穴时,却什么也看不见了,他为此懊悔不已[167]:所以说进入仙界不容犹豫。
[冲虚观的]西北曰幽居洞(有郑公[玠]书堂)
我们在这个地方找到了白云庵或者郑玠书堂、逍遥堂和东轩。
郑玠,广东人,1244年担任博罗知县。相对于当官,他更想退隐罗浮。他自称为黄野人,结识了一位名叫逍遥子的隐居道士。几年之后,郑玠进京为官。隐士则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后来,郑玠的儿子将父亲的庵堂改建为郑公书堂[168]。
逍遥庵又称“茶庵”,在春分时节,采茶者多寓此庵[169]。
东轩曾经给郑玠和逍遥庵置刻漏处[170]。
滴水岩(在幽居洞之后)
洞穴顶上悬挂着钟乳石,有时发出类似金属钟的声音[171]。
10世纪末,黄励在该地修建了黄子书堂[172]。
长寿观(本南汉天华宫,今呼为南天宫[173])。
这是葛洪的西庵堂,旧名孤青。唐代曾在此修建长春观,南汉时期改名长寿观,宋末寺庙毁于火灾,之后在别处重建[174]。《指掌图记》的注疏年代是在1312—1314年。山中新修的长寿观使用了这个名字,但是我们有必要将其与旧址区别开来。旧址上重建了一座天华宫,也就是西天华(参见本章前文黄龙洞部分)。
中路([自]王子书堂)直上君子岩(岩侧有通天岩)。
王子实际上是黄励,我们在滴水岩附近找到了他的书堂。粤语中的“王”和“黄”的发音相同。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这条中路。山中有多条可供游览的路径选择[175]。
君子岩因士大夫多登览而得名[176]。
进入通天洞,“径宽广,砥平靓深,有一窍上贯山顶,仰见天日。[177]”这是一类常见的洞穴[178]。
云峰岩,其下曰蝴蝶洞[胡铁洞](洞多蝴蝶,云是葛仙遗衣所化)
罗浮山的仙蝶非常有名,它们的个头巨大,颜色鲜艳,两翅有“日月星斗文八卦。[179]”它们不怎么野性,容易接近,白天睡觉,夜晚活动[180]。它们还被认为有非凡的方向感。据说两只距离罗浮山数千里的蛹化茧成蝶之后从笼子的缝隙中飞走了,所有讲述这个故事的人都确信它们肯定是直接飞回了罗浮山[181]。
前曰水帘洞(山间水石最胜,张秘书[宋卿]、留丞相读书于此)[182]
“水帘”这个词被用于描述不同性质不同地点的瀑布,对于罗浮山中水帘的界定如下:“大约水斜则为帘,直则为布。石壁平则合悬而为布,不平则分落而为帘也。罗浮石壁多平,故水之为悬布多,而为垂帘者少也。水帘凡二,有大小之名,自梅花村西行二十馀里,及大水帘,冬时水势小,从旁披洒,不及石上三之一。春夏之交,水尽冒出石上,内澎湃而外霏微,乃极穿云络雨之致。[183]”
值得一提的是,在洞穴的南面,有一条菖蒲涧,岩石上生长着菖蒲,长为一寸二十节[184]。芦苇为多年生、常绿,长叶子中间有一条剑形的脊线,因此它也被称为“水剑草”,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药用植物[185]。它们不仅生长在这个水涧,还生在在山西麓的蒲涧石上:“一寸九节,紫花者为佳。”晋代安期生尝采食之,且于七月二十五日在蒲涧仙去,因此当地人在那一天庆祝蒲涧节[186]。位于广州北边白云山上的另一个蒲涧也是如此,不过那里的菖蒲是一寸十二节。七月二十五日,广东人成群结队地去水边戏水、采摘菖蒲,以祈求长寿[187]。
天汉桥,路出药槽(葛仙捣药之所,槽旁有臼者三)。
天汉桥位于菖蒲涧的西南部,是一块拔地而起的巨石,仿佛与银河相连[188]。虽然天汉桥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是在罗浮山的图志中,它被画成一个小拱桥,横跨了一个人们能穿过的瀑布[189]。
据说,药槽和药臼是葛洪炼丹的遗迹。这些是天然的槽。水注自臼至槽,槽下为一瀑布,以石障槽口,则潴为潭也[190]。
药槽是红翠鸟的栖息地,红翠鸟也被称为 “捣药禽”。 我们很少看到它们,但在春夏满月的夜晚能听到它们的声音。它们的叫声听起来像是杵臼,一疾一徐[191]。它们也可以在药市找到(参见前文冲虚观部分)。“山中人视其飞集之所,知有灵药,罗浮故多灵药,而以红翠为导,故亦称药师。[192]”
其下为流杯池(昔有八仙会饮于此,其侧有八仙石,石上有诗[193])
这是草药流下来的地方,这块石头“光洁平广,可容数十人坐”,当八仙喝完酒后,他们吟诗道:“溜流青嶂泻溪湾,漱石飞云湍复旋。琥珀杯深谁共饮,八仙齐会贺尧年。”这首诗就刻在岩石上面[194]。
这个地方是一块平坦的岩石,延伸至波涛汹涌的海边,它与饮酒的传说联系在一起,充满了神异。我们将在下文看到潘耒在17世纪末做出的描述(参见前文冲虚观部分)。作者指出在东龙潭有一个类似的岩石。“亦有平广处,可铺文茵,可行羽觞。”(参见本章,2.)。在山中还有第三块类似的岩石,叫做忘机石,意思是忘记生活中的机巧功利[195]。
“流杯池”在中国很普遍,这个名字指的是一个在文人中非常著名的饮酒游戏,因为王羲之而广为流传至今[196]。
罗浮石刻(篆书“罗浮”二字,广一丈许。右刻“淳熙乙亥(1179)良月望日”,左刻“郡守雎阳吴裒男有书”。又小石刻“朱明洞天”四字,倒卧溪中。又石刻篆书“长寿涧”三字,下刻“圣宋皇祐二年(1051)冬闰十月二十七日,提点诸州邢狱太常博士范阳祖无择题书”。又石刻“郡太守师显行观青藜杖”,旁刻“景定甲子(1264)岁十月”,余不可辨。)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石刻的日期都是十月,我们稍后会看到原因(参见第五章,2.)
东龙潭(潭上有五龙堂)
我们达到了阶梯形态的流水的底部,这里有大水帘、药槽,流杯池。这个河水系统构成了泉源或分水岭的东支流,最终流向东龙潭,就像西支流流入西龙潭一样。有五龙潜于潭地,人常阚焉[197]。而且,“岁旱祷之,龙跃出即云起而雨。[198]”我们记得西龙潭有一个对应的信仰,不同之处在于那里是两条鲤鱼而非五龙(参见前文西龙潭部分)。
鲤鱼和龙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是同一物种[199]。鲤鱼经常被描绘为龙的使者[200],而且人们不仅可以在罗浮看到鲤鱼栖息在以龙命名的潭中,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况[201]。著名的鲤鱼跃龙门的传说[202]充分说明了鲤鱼与龙的血缘关系。在潭的边缘,我们发现一个横卧的石碑,上面写着“龙门潭[203]”三个大字。
鲤鱼和龙的数量也有区别。鲤鱼经常成双成对出现,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作为夫妻出现。龙其实也是如此。成对的观念也就是性结合,它与丰饶的雨水联系起来不足为奇。东潭里面龙的数量为五,似乎是一个不常见的数字,但是这也不意外[204]。这个数字可能与中国哲学理论中的五行元素有关[205]。
自冲虚观出会仙桥。
这是我们在寺庙入口处注意到的桥(参见前文冲虚观会仙桥)。
东行三里馀,抵明福观(南汉建,亦名九天观)。
迤逦到石洞(即邝仙骑牛入石处)。
这个地方展示了邝仙消失的岩石,但是我们对邝仙一无所知[206]。
石洞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里有大量形状奇特的岩石,例如,“挂冠石”,这是一个可以坐大约一百个人的扁平石头。还有“石门”,这是两个石扇,白云在它们之间堆积或消散,就像一扇打开和关闭的门[207]。
许多隐士和宗教人士都经常探访这个洞穴,并在那里讲学,传道说法。
小水帘洞(此处多隐者庵)
与水帘相同的水利系统的一部分,参见本章,2. 潘耒的描述。
白鹤观(葛仙东庵)
这座道观之所以叫做“白鹤观”,是因为它附近的山峰上面有一些松树,这片松林是白鹤的栖息地[208]。山峰与寺庙名字相同。传说“唐女仙卢眉娘乘紫云上此山[209]”,然后她游历了大海[210]。通过这个传说,我们又一次看到以白鹤为名的山峰与女仙之间的关联。
我们还必须要指出,靠近寺庙和山峰有一座小山,它的顶部又平又圆,叫做“石鼓”,那里有一块岩石,敲击的时候会发出响声,这个声音与大海的潮汐相呼应[211],我们稍后再回到这个问题(参见第二章,第一节)。
东北至蛇穴(单道开蝉蛻之所,相传穴中有路通眉州)
丫髻峰图,引自《罗浮山志会编》卷首,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
眉州位于四川,距离著名的峨眉山不远。我们根据名字联想到了这个地方。而且我们将会在后文看到,人们确实相信罗浮山与这座遥远的山之间有一个地下通道(参见第三章,5.)。
单道开是4世纪的宗教人士,敦煌人。他与著名高僧佛图澄同时在后赵宫廷呆过一段时间,之后前往南方,隐居罗浮山(359年)[212]。单道开比葛洪晚了大约三十年,所以没能相遇[213]。
又东数里至蓬莱洞、丫髻峰(又名双髻峰),有刘仙坛(石坛高百丈许,云刘高尚打坐处,其旁生竹叶符,镇压蛇虎)
刘高尚的身份不详。竹叶符是布满了类似古代文字的图画,可能是昆虫所为[214]。也有人认为叶子上的文字是钟离所作[215]。
峰下有试剑石(梁真素于此建玄元观,不成,有基在洞中)
传说“刘高尚与钟吕试剑于此。[216]”但是并没有更多关于钟吕的记载。这可能是与竹叶符有关的钟离,也就是著名的八仙之一的钟离权。恰巧钟离权留给他的弟子吕洞宾的是双刃剑,它经常被作为一种象征符号[217]。此外,钟离让人联想到一个名叫重黎的神话人物,他被认为是打破了天地间的沟通[218]。试剑石也表达两个人物在同一块石头上试剑,让人联想到比武[219]。
我们之前已经遇到了一块同名的岩石(参见前文虾蟇石部分)。我们现在要研究的这块岩石有一个特点,它位于一个双头峰的脚下,那里形成了山口。这块岩石被一把奇妙的剑劈成了两部分[220],是分叉峰的缩小版再现。试剑石往往与开山人的传说有关,他们开辟水道或者发掘泉水[221]。《指掌图记》在后文提到了一个溪流,其源头在丫髻峰脚下,所以我们认为它应该经过了试剑石。至于山峰本身,它的名字也很有意义:白水门[222]。同样地,我们可以假设第一个试剑石和紧接着提到的三十丈瀑布有关联。
这个地方激发了文人的诗意,他们在诗歌中描绘了剑、闪电、双龙等意象[223]。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相关的主题。
有罗阳溪(傍溪产笼葱竹,巨十围,其节长二丈,叶如芭蕉)。
据说这条河的名字与它经过的古罗阳县的名字相同[224]。但是,当地的学者认为这是古代志书中提到的古河道浮水[225]。浮水从山的东面蜿蜒而来,在山的南面(阳面)流淌。所以,人们很可能是将浮阳的名字误称为罗阳[226]。
《指掌图记》注疏中提到了竹子从古至今的各种名称:龙钟[227]、龙葱[228]、龙公[229]。这些竹子可以变化的巨大体积、不确定的位置,以及栖息其中的凤凰,都向我们表明了它们的神异性:“但闻其名而不识其物。[230]”此外“永泰中[唐,765-766],暑雨涨,有一竹叶,若芭蕉叶大,随水出,须臾,一竹阔二尺馀,长丈二,乃龙公竹也。[231]”我们将在后面(第五章,1.)讨论与罗浮大竹子有关的宗教社会语境。
另外,我们可以在这里对竹子的名称稍作解释,诸如龙葱和龙钟等复合词中的每一个都有多种书写方式,彼此相关,并与“long-tong”的发音相关[232]。含义因为写法而有些微小差异,但是基本上都是粗大、朴拙、盘结的意思,很适合描述大竹子[233]。龙公当然是前面复合词的语音派生词,可以被翻译为主人或者龙父。这个翻译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竹子变成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民间传说主题[234]。
东林寺。
它位于丫髻峰的脚下,罗阳溪的东侧,在一片大竹林中。我们发现罗浮山中这片区域的竹叶上有符,也是神秘的笼葱竹,而且这片森林非常盛产竹子。
山之东西,有香台峰、会真峰、樱桃峰、抛毬峰。
它位于狮子峰的旁边,寺庙前的狮子雕像爪子下有一个绣球。
刀子峰、锦绣峰、黄猿峰。
罗浮山的猿猴数量很多,品种有黑猴、白猴和黄猴[235]。它们成群结队地生活,有时会对寺庙附近僧侣耕种的院子造成破坏[236]。
钵盂峰、致云峰、大旗峰、小旗峰、云母峰。
它们与前文提到的凤皇冈类似(参见前文凤皇冈部分)。
鸡笼峰。
它也被称为鸡鸣峰[237]。鸡笼是用竹子编织的篮子,可以倒扣在禽鸟身上。许多山以此命名,因为它自然而然地适用于圆柱形或圆锥形的山峰。鸡鸣峰这个名字也很常见,我们将再后面继续讨论这个问题(参见第四章,2.)。
[还有很多其他的山峰,我们无法一一列出。]又有金沙洞[参见前文黄龙洞部分]、石臼洞、
这是捣药臼的位置(参见前文天汉桥部分)。
朱陵(洞)、
这个洞穴的名称有三种不同的写法:朱陵、朱令或朱冷[238]。第一种写法也是南岳山中央洞穴的名称,这似乎对罗浮山的地名产生了一些影响(见前文朱明洞部分)。
太和洞、欧阳洞、
这个山洞,也叫“岭”,位于罗浮山西部,是瑶族人居住的地方[239]。罗浮山西部和北部还有酥酪洞和桃花村,同样是瑶族人居住(见前酥醪观部分)。因此,它标志着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边界。欧阳是一个家族的姓氏。
赤水洞、白云洞、风洞、云洞、雨洞、白角洞、大慈寺洞、古老洞、白芒古洞[240]。
这个山洞的名字很神秘。
桄榔洞。
洞名中的棕榈树是广州地区的特产之一[241]。树皮被用来制作绳索,树干内部有含淀粉分成的果肉,可以食用。
大坑洞[其他的洞穴和山谷在《(罗浮)集》中被完整地列出][242],奇巘秀岑,湍流怪石,不可名状。此游山者之梗概也。若夫仙圣之幻化,草木之奇异,禽兽之灵怪,骚人名士之题咏,神仙古迹之隐显,则有《图志》可考[243]。
大抵洞里乾坤,壶中日月[244],虽与世相绝,然人与山有缘,则蓬莱虽隔弱水,以蹻车飞空,而或可到,与山无缘[245],则瀛洲近对会稽,虽驱石塞海,而不可逢。故作《指掌图》以与好事览焉。
——————————
注释:
[1] 关于这一指南,见后文参考文献。该书版本颇多:《罗浮山志会编》(简称LFHP),卷一,3a-6a;《罗浮志》卷8,18a-20b;《惠州府志》卷3,16a-18b;《道藏辑要》轸集六,3a-5a 等。有些文本没有全文抄录,也没有标明作者,它们只是部分引用,且没有说明来源,如《读史方舆纪要》,卷100,6a。以下翻译是依据《罗浮山志会编》版本,标注的变动或者增改是来自于《罗浮志》,《指掌图记》的评注用括号放在文本之后,我们添加的评论是缩进格式的。
译按:根据中文排版的习惯将引文作为缩进格式,作者苏远鸣的评论作为正文格式。苏远鸣在引文中的添加的解释和补充以形式标出。
[2] 江浙是一个不常见的文学表达,在正式场合下只有元代使用过。这五个洞天是位于浙江天台山区的委羽(第二)和赤城(第六),位于江苏的句曲(第八),位于浙江的括苍(第十),位于江苏的林屋(第九)。
[3] 梁益,由两个古代省份名字并列组成的文学名词。这三个洞天分别是位于陕西的西元(第四),位于四川的青城(第五),位于四川的西城(第三)。
[4] 洛京,也就是洛阳,这个洞天是王屋(第一)
[5] 惠阳是博罗所属的惠州的行政城市的名字,罗浮山(第七)就是本文所讨论的。
[6] 《罗浮志》的版本是用“必(这些是必然的)”字代替了“非(这些不是)”字。
[7] 我们习惯上把丈(约等于10英尺,尺约等于3.20米)翻译为“toise”。
[8] 杜光庭关于洞天的论述,参见第三章,1. 。
[9] 沈怀远的《南越志》(5世纪),引自《舆地纪胜》,卷99,7b,亦见《元和志》,卷34,7a。(译按:《元和郡县图志》)
[10] 或称“七八十二”,见于徐道覆的《罗山记》,《太平寰宇记》,卷261,3b。(译按:根据目前所见《太平寰宇记》,应为卷160,下同)
[11] 《广东新语》(屈大均,1630-1695),卷3,21b。这部作品是在作者去世之后由潘耒在1700年出版,参见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Dynasty, p. 201-202;M. Kaltenmark, Le Dompteur des flots (ap. Han Hiue, vol. III, Pékin, 1948, p.4, n.8). 屈大均的评论被Tchang K'i-yin在一篇关于中国山脉分类的文章中几乎一字不差的全文抄录(Journal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n°4, janvier 1929)
[12] LFHP,卷3,6b。
[13] 余靖,《延祥寺记》,1041年,LFHP,卷11,2a-3b。
[14] 铁像的历史被记录在余靖的《延祥寺记》中,也见《舆地纪要》,卷99,9a。译按:《延祥寺记》作:“唐开元二十六年西域僧乾末多罗以铁肖释迦真像浮海而去番禺,天宝二年中贵人何行成以祠事将命,遂迎其像置山……初铁像之来也,捏土以具其四肢。”《舆地纪要》作:“唐开元中有西竺僧乾末多罗以铁释迦像一躯,泛海至番禺不动,置于罗浮山,其像为人所毁,以铸农器,独其首今在延祥寺。”
[15] 余靖,《延祥寺记》,LFHP,卷11,2b。
[16] 他的传记见于苏鹗(9世纪末)的《杜阳杂编》,收录于《稗海》三。也有其他版本。
[17] LFHP,卷7, 21b。
[18] 《浮山续志》(《浮山志》,卷2,36b):今峒氓间有种者,惟不为世所珍,邹师正言罗浮御园柑子僖宗幸蜀,花落树枯,豈仙种已绝耶。(译按,据《浮山志》,《藏外道书》,第32册,这句话在37a。)
[19] 《国史补》中提到了皇室遭遇不幸时柑子树会枯萎的传说,但是只针对前两次事件(译按:幸蜀奉天之岁,皆不结实)(写于825年后不久,卷下,25a)。唐玄宗的事情还被抄录在《酉阳杂俎》(大约860年)中,卷18,2b(译按:相传玄宗幸蜀年,罗浮甘子不实。)。这个传说也被完整的抄录在《续南越志》(早于980年,很多部分被引用于《太平寰宇记》,特别是我们感兴趣的这部分,卷157,4b。译按:《续南越志》云,罗浮山有御园甘子,唐元宗幸蜀,子乃不生。德宗幸梁,亦不实。僖宗狩蜀,花实皆无,树亦枯悴)。
[20] 《宋高僧传》,卷3,《唐罗浮山石楼寺怀迪传》。
[21] LFHP,卷2,17b。
[22] LFHP,卷2,18a。
[23] 参见日本禅师无著道忠禅师的《禅林象器笺》(1741),第787页及其后,那里引述了重要的文本。
[24] 唐庚(去世于1121年),《卓锡泉记》,参见LFHP,卷11,10 a。唐庚在游记中说:“自梁以来未有记其事者”。因此他填补了这个空白。但是他是第一个记录这件事的人吗?《佩文韵府》(p. 690/1, éd. Comm. Pr.)在卓锡泉的词条下面引用了这个传说,参考了慧皎的《高僧传》,它正好是成书于梁朝:“景泰禅师,居惠州宝积寺,无水,师卓锡于地,泉涌数尺。”但是宝积这个名字只能追溯到宋代。此外,在现存的《高僧传》中找不到关于景泰的传记。
[25] LFHP,卷2,13a。
[26] LFHP,卷首,20b。
[27] LFHP,卷2,13a。
[28] 苏东坡,《题卓锡泉记》,LFHP,卷11,5a。
[29] Krone, Der Lo-fou Berg in China, in Pettermann's Mitteilungen, 1864, p.290. 中文文献中没有提到这个泉水的治疗功效,但他们确实提到了一种九眼井,其水可以治疗所有疾病。罗浮的这个泉水还有一个别称,就叫作九眼井(LFHP,卷3,15a)。
[30] 苏东坡,《游罗浮题名记》(1094),参见LFHP,卷11,4a。(其他版本参见《罗浮志》,卷9,5a-b)译按:礼天竺瑞像,饮梁僧景泰禅师卓溪泉,品其味。
[31] 释今无,《罗浮宝积寺瑞像记》(1671),LFHP,卷12,18a-b。校按:“罗浮宝积寺,梁大同间有铜铸天竺瑞像。……嗣后寺毁于回禄。及复兴,从地中出佛顶相,灰烬之余,兜罗千辐轮相俱流溢靡存,独顶相留供,相传久远。……辛亥(1671)中秋后七日……中丞属予请至海幢,出府金三百两,炼铜一千五百斤。十一月朔日,像成,高四尺二寸,大三尺一寸,复送宝积供养。”
[32] 《舆地纪胜》,卷99,9a。译按:隋开皇中,龙华寺僧惠善发其地得同瑞像一躯,后建中阁院以奉安之。
[33] LFHP中的书目,卷5,21a;《罗浮志》,卷5,4a;《续高僧传》,卷17(Tokyo, XXXV/3, p. 62a)译按:《续高僧传》:停尸船上,有若生焉。夜见焰光从足而出,入于顶上,还从顶出,而从足入,竟夕不断。
[34] 唐庚,《佛迹石记》,《罗浮志》,卷8,6b(LFHP中有这篇游记的缩略版本,卷11,8a)。苏东坡知道这个地方,并为他写了一首诗(LFHP,卷19,7a)
[35] 译按:《罗浮志》此处有“昔东坡有记云:”六字。
[36] 《广东新语》,卷3,29a;《罗浮图经注》,收录于LFHP,卷1,2b;《东坡诗集》(《四部丛刊》版),卷4,34a。译按:西文缩写为SPTs’K'或SPTK,Ssu-pu ts'ung-k'an。
[37] “罗山隐天,惟石楼一路。”裴渊(5世纪),《广州记》,《太平御览》,卷41,7a等。
[38] 《罗浮图经》,LFHP,卷1,7a。
[39] 袁宏,《罗山疏》(译按:《唐宋白孔六帖》作《罗浮山疏》),见《唐宋白孔六帖》,卷5,26b,也见《罗浮图经注》,见于LFHP,卷1,12a。译按:山下皆平,敞极目。
[40] 《浮山志》,卷1,18a。校按:《浮山志》没有此句描述。本句描述在《大清一统志》,卷445,9b:“浮山绝顶曰蓬莱峰。”
[41] 《罗浮山图记》,LFHP,卷1,21a,译按:有三界峰。浮山之巅为上界峰……南下五百丈为仙女石,是为上界中峰……又下为青羊石,是为上界第三峰。
[42] 《南越志》,见于《太平寰宇记》,卷261,3b。
[43] LFHP,卷首,5b。
[44] 郭之美?,《罗浮山记》,见LFHP,卷2,11b。
[45] 竺法真,《登罗山疏》,见LFHP,卷8,7a-b。参见《太平寰宇记》,卷157,6b。译按:尝见此牛寝伏石上,旁有金锁。往掩之,得二丈许,遂以财雄。
[46] LFHP,卷首,31b。
[47] LFHP,卷2,7b。译按:可能应为8a
[48] LFHP, 卷首,13b,卷二,8a。
[49] LFHP版本,高五百六十丈有奇,LFHP,卷1,13b;《罗浮志》的版本增加了“石”字。译按:高五百六十丈有奇石。
[50] 《罗浮山记》,转引自《罗浮图经疏》,LFHP,卷1,13b;部分引用《唐宋白孔六帖》,卷5,27b。译按:《白孔六帖》作:彩绮错烂,如霞锦迢迢,独出势若削成,谓之瑶石台。
[51] 卷3,28b-29a
[52] 译按:又有瑶石台一,石色如玉,直耸六百余丈,广七十丈,天之茎台也。台有铜柱,谓之茎。瑶石者,台之柱,其上无盖,张衡所谓通天渺以竦峙者也。
[53] 张衡(公元2世纪),《西京赋》,《文选》,《四部丛刊》版,卷2,11a。
[54] 《三辅黄图》,卷4,台榭。班固,《三都赋》,《文选》,《四部丛刊》版,卷1,18b,《西都赋》及其注疏。
[55] LFHP,卷2,16a。校按:《山记》:梁景泰禅师始于西南界泉源福地,累塔备梯级,相轮之制,名曰“凌云”。
[56] 赵汝驭,《罗浮山行记》。译按:LFHP,卷11,18a-20b。
[57] 《罗浮志》,卷8,10a-11a(也见LFHP,卷11,20a),李昂英,《飞云顶开路记》,同年撰写,LFHP,卷11,24a-b。
[58] 《(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191,罗浮山部,杂录,5b。
[59] 《子日亭记》,LFHP,卷12,21a-22a,潘耒找到了塔的遗迹(参见第一章,2.)。
[60] 《罗浮山记》,LFHP,卷2,11a。
[61] LFHP,卷2,14b。
[62] 同上,参见本节后文龙王坑部分。
[63] LFHP,卷5,20a,略有不同见于《番禺县志》,卷4,23a。
[64] 《广东新语》,卷23,16a。
[65] LFHP,卷7,11a。《太平御览》中的《罗浮山记》也提到了罗浮中奇异的朱草。
[66] 《广东新语》,卷3,31b-32a。
[67] LFHP版本中说的是萧誉,《罗浮志》版本中说的是萧詧,二人是兄弟,是梁武帝萧统的儿子(参见《梁书》,卷45,《周书》,卷48),萧詧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和文学家(参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n°943)。他的兄长萧誉有一篇纪念罗浮山风光的铭文《罗浮山铭》(LFHP,卷14,27a-b)。他还因在广州建立的另一座佛塔而受到赞誉(《广东新语》,卷19,11b)。因此,这里提到的应该就是他。
[68] 《罗浮志》文本中略有不同,卷2,4b。译按:阿耨塔,景泰入定处,梁萧詧建三十六所,今犹有存焉。《罗浮山志会编》仅作:梁萧詧建有三十六所。
[69]《资治通鉴》,《四部丛刊》版,卷156,12。(译按:即大同三年,《资治通鉴》,卷157,上修长干寺阿育王塔,出佛爪发舍利。)
[70] 《广弘明集》,《四部丛刊》版,卷15,31a,这则故事与皇帝有关。至于八万四千佛塔的传说,参见Przyluski的作品La légende de l'empereur Ashoka,(AMG, Bibliothèque d'Études, 1923),特别是第242-244页。
[71] 校按:《广东新语》卷19,六榕寺花塔为萧誉所建。
[72] LFHP,卷2,17a。
[73] LFHP,卷2,16a。
[74] Henry, Ling-nam, p.315. 译按:香便文,Benjamin Couch Henry, 1850-1901,美国传教士,岭南大学的创始人之一。
[75] 校按:《罗浮志》作:“在罗浮山,俗呼鹅岭。下接风洞、云洞,在大慈寺洞内。
[76] LFHP,卷1,8a。
[77] LFHP,卷3,8a。
[78] LFHP,卷2,12b。
[79] LFHP,卷14,28a-29a,没有相关文献。
[80] 南汉伪主刘鋹。南汉王朝是918年由刘䶮建立的。刘䶮是刘隐(死于911年)的儿子,在唐朝沦陷时,刘隐依附于朱温(译按:朱温是后梁太祖,907-912年在位)。915年,刘䶮拒绝后梁的统治,917年宣布自己为越帝。这个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刘鋹在958年继承了他父亲刘晟的王位,刘晟本身就是刘隐的兄弟,他在894年刺杀了刘隐。参见Giles, Biogr.Dict., n°1369, 1368,1349,1273;1829年由梁延柟编撰的《南汉书》并未提供出处。我们可以在卷6找到刘鋹的传记;吴仁臣,《十国春秋》,1679;欧阳修,《五代史记》,其中卷65是关于南汉历史。《宋史》中的版本略有不同,卷481。
[81] 为航海之计。《惠州府志》和《博罗县志》两个文本相同,都使用了“为航舟计”的表达方式,其中“海”这个字消失了。这句话紧接在运河项目之后,似乎是对它的补充。然而,引用这些版本的《南汉书考》指出,既然没有开凿运河,那么就不可能有船只往来。另外一个事实是,从东江一直到增江河口都能感受到潮汐,其他文本表示这与罗浮是没有关系的。当潘美将军率领的宋军到达广州十里以内时,刘鋹惊慌失措。他派了几个使者到对方阵营试图谈判。同时,他将金宝和妃嫔装上了十几艘帆船,正要启航的时候,一个宦官偷了他的船逃走了。(《宋史》,卷481,9a,《五代史记》,卷65,12b,百衲本)于是,他就在那时投降了。
[82] LFHP,卷2,5a-b。引用自《罗浮山记》
[83] 《广东新语》,卷3,26b。
[84] 由湛若水(译按:1466-1560)建造,著名的文人学者,增城人。
[85] 周敦颐(1017-1073),根据他在湖南的出生地,号濂溪先生。
[86] 李侗(1093-1163)根据他的出生地,号称延平先生。
[87] 罗从彦(1072-1135 译按:原文做1073,应为笔误),号豫章先生,曾任博罗县主簿。
[88] 陈献章(1428-1500),广东白沙村人,他是湛若水的第一位师父。
[89] 文简,湛若水的字。
[90] 庞嵩(译按:1510-1587),南海文人,53岁辞官,来跟从湛若水学习。
[91] 参见前文第47页,潘耒的游记。
[92] 《舆地纪胜》,卷99,7b。
[93] LFHP,卷1,9b。
[94] LFHP,卷3,2a; 《罗浮图记注》,LFHP,卷1,20a。
[95]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Wieger,Canon Taoïste,n°293,译按:即法国传教士汉学家戴遂良Léon Wieger所编的《道藏》目录),卷52,13b,也见《罗浮志》,卷4,14b; LFHP,卷5,11b 略有不同。
[96] 广东新语,卷25,1a。译按:“罗浮七星坛下,旧有七星松,甚怪。尝化为剑客,从道士邹葆光入朝,见帝凝仙殿。又化道士七人,往来山下。”苏远鸣作“gymnastique curieuse, ballet, pantomime, exercice d'assouplissement et d'équilibre”,意思是奇妙的体操、芭蕾、哑剧、柔韧性和平衡性联系。考《广东新语》、《通鉴》、《罗浮志》、LFHP,皆无此类描述。
[97] 《抱朴子内篇》,卷1,16a。
[98] 广东曲江县的曹溪是整个华南地区非常著名的佛教圣地。有一部《曹溪通志》。我们关于狮子洞的信息来自王胄在1227年撰写的《狮子庵记》(《罗浮志》,卷8,13b-15a;LFHP,卷11,21a-b,有删节和错误)
[99] 华并没有具体的花的意思,而是美丽的、装饰的,甚至多种颜色的意思。
[100] 《舆地纪胜》,卷99,5b。
[101] 参见本章,2. ,潘耒的描述。
[102] Bourne, The Lo-fou mountains, p.5.我们知道罗浮山有很多用竹管引水之类的工程。
[103] 《罗浮图经》,LFHP,卷1,9a。
[104] LFHP,卷2,15a。
[105] LFHP,卷2,15b;《广东新语》,卷4,33a。
[106]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Wieger,Canon taoïste,n°294),卷5,8a。其中的改变和增补来自还初的《列仙传》(译按:洪应明的《列仙传》),(见W. Perceval Yetts,“The eight Immortals”, in JRAS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ct. 1916, p. 774-775),卷2,32b;LFHP,卷5,17a-b;《罗浮志》,卷5,2b。
[107] 也就是冲虚观,这个名字可以追溯到11世纪(参见《指掌图记》接下来的内容)。
[108] 参见第五章,2.
[109] 参见《(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242,4a-b,以及 Doré, Recherches sur les superstitions en Chine, t. IX, p.512, 其中记载了前文没有提到的湖南何仙姑。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与罗浮有关的何仙姑传记是最权威的。
[110] LFHP,卷首,10b-11a。
[111] 霍暐,《冲虚观记》,1111年,见《罗浮志》,卷8,4b及其后,缩略版见LFHP,卷11,6a-b.
[112] LFHP,卷3,2b。
[113] 稚川是葛洪的字。
[114] LFHP,卷3,3 b-4 a;《广东新语》,卷3,32 b。
[115] 《罗浮图经注》,LFHP,卷1,13b-14a.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光只有在有月亮的夜晚才会出现。谭粹在他的《罗浮集》(参见参考文献)中称其为“耀寒光”(LFHP,卷10,2a),似乎他谈论的是月亮。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罗浮山中似乎没有龙虎山,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引人联想的名字,就是江西著名的那座山,张道陵曾经再那里炼丹,那里也发现了他的炼丹炉。(《江西通志》,卷11,6a)。龙和虎的表达有多种含义,其中经常作为炼丹的术语,用于指代水和火。
[116] 《晋书》,卷72,9a,百衲本。关于葛洪的传记,有必要参考《晋书斠注》,其中引用了《晋中兴书》和不同的《罗浮山记》。我们无法在此详述这部传记,它需要专门的研究。
[117] LFHP,卷3,13b。
[118] 徐道覆,《罗浮山记》,《太平御览》,卷41,7a。
[119] 《南越志》,《太平御览》,卷765,《晋书斠注》,卷95,18b,鲍靓传。后汉方士王乔也有类似的传说: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乃诏上方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汉书,卷112A,或《水经注》,卷21,11b)
[120] Bourne, The Lo-fou mountains, p. 33.
[121] R. Krone, Der Lo-fou Berg in China, in id., 1860, p. 283-294.
[122] 关于宋真宗所谓的“发现”(invention),参见Fêng Han-chi, The origin of Yu Huang,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HJAS), vol. I, n° 2, 19З6, p. 242-260.
[123] 䭀字:左食,右卂
[124] 铢,一盎司的1/24份,非常小的剂量。
[125] LFHP,卷4,2b。
[126] 参见Cf. Chavannes, Le jet des dragons, p.142。朱陵也是衡山洞天的名字。朱明、朱陵(或者朱龙,“朱龙芝”的一种表达方式,有时候元音i和o替换,尤其是在地名中),它们似乎是祝融神名的变体,它是古代火神和南方之神,参见《淮南子》(《四部丛刊》版,卷3,3a):“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注释:“上古传说为祝融”,另一个相关的名字是祝良(《游戏录》下,7b,《续知不足斋丛书》二,译按:南海神祝良)。
[127] 根据LFHP引用的没有具体名字的道书,卷1,17a。我们在《龙鱼河图》中找到了类似的情况,见《太平御览》,卷881,4a。梁代著名的陶弘景提到了南极老人丹陵上真,《真灵业位图》,《说郛》,卷67,Wieger, Canon taoïste,n°164。
[128] 丹穴一词中的丹代表南方,参见《尔雅》,释地,22b。
[129] 道教文本对于这些饰品的描述比较多。我们在此可以参考这些著作,如《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传》(茅盈传),《云笈七签》,《四部丛刊》版,卷104,以及同一经群的其他作品。
[130] LFHP,卷4,3a。
[131] 《游罗浮题名记》,LFHP,卷11,4a。
[132] LFHP,卷9,2a。
[133] LFHP,卷3,15b。
[134] LFHP,卷7,5b,特别引用了《茅君内传》,没有进一步的细节。
[135] 《南海郡传》,见《太平御览》,卷41,7a,另一种形式见于《舆地纪胜》,卷99,3b。
[136] 《广东新语》,卷21,2a。
[137] 根据10世纪道士陈允升的诗,LFHP,卷15,14b。这个叙述类似于陶渊明著名的《桃花源记》。
[138] LFHP,卷2,9a。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地名在中国很常见,而且其中有一些非常著名。
[139] LFHP,卷4,13a-14a。
[140] LFHP,卷4,14a-15a。译按:村人相与凿木为空,盛其尸,埋于园中……断木为棺,命将吏村人改葬野人于佛寺南冈,乃立木于墓东。
[141]《惠州府志》,卷39,2b。
[142] 酥醪观主,《重修罗浮山酥醪观记》,《浮山志》,卷3, 37b-38a。
[143] Henry, Ling-nam, p.320。
[144] 《隋书》的经籍志中引用了同名作品(卷33,19a,百衲本),作者不详,但是它显然早于经籍志完成的时间(7世纪上半叶)。《太平广记》无疑多次地引用了这部作品。《文献通考》(第1809页,下,éd. Com. Press)引用了同名的另外一部作品,那部作品的作者是曾慥(宋,12世纪中叶,参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n°2436)。后一部作品的片段收录在《说郛》卷58。我们感兴趣的段落并不能在那里找到。最后,《四库全书总目》(卷147,6a)中描述了一部作者不详的15卷的作品,它被认为成书于唐代。我不知道现在能否找到。
[145] 玄(或“元”)邱
[146] 醉后呼吸水露皆成酥醪
[147] LFHP,卷3,4b
[148] 《浮山志》,卷3,26a。
[149] 参见下文菖蒲涧部分。
[150] 《浮山志》,卷3, 26a。
[151] 《广东新语》,卷25,43b。
[152] 《浮山志》,卷2,7a。
[153] 参见以下字典: T. Guignard, Dictionnaire laotien-français, Hong-kong, 1912, p.407: Liu, toute liqueur fermentée. E. Diguet, Etude de la langue Tai, Hanoi, 1895, 4。partie, p.119 : vin, lao. Lunet de la Jonquière. Dictionnaire français-siamois, Pans.1904, p.65 et 70 : lao, alcool.
[154] Cf. Chavannes, Le Jet des dragons, p.103-108, 根据《神仙传》和一个石碑。
[155] LFHP,卷1,16b-17a。
[156] 丫髻,未婚的女孩或者婢女。
[157] 《广东新语》,卷3,29b。
[158] 参见上文凤凰台部分。
[159] 落下来的梅花就像雪一样。
[160] 《广东新语》,卷3,33a
[161] 《龙城录》,唐代柳宗元(773-819)的作品,但是被认为是宋代王铚的伪作(11世纪,参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n°2320)。在我们下面将阅读的故事中,苏轼借用了一部分(梅花村,LFHP,卷16,2a)[《四库全书总目》,卷144,82a]。但是这可能是一个双刃剑式的论述。他所用的文本可见于《唐代丛书》。
[162] 林逋(967-1028),字和靖(译按,字君复,谥和靖先生),曾在浙江的一座山上隐居二十年,从不出现在城市中。他无妻无子,种植梅树,养鹤。当地人因此说他是与梅树结婚,鹤是他的孩子(参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n°1955)
[163]《罗浮幻迹》,发表于《淞滨琐话》(fasc 3,卷8,6a及其后),作者王韬(1828-1897),江苏人。 值得注意的是,妇女与梅子联系起来并不是罗浮独有的,在中国南方,特别是广东,梅子树非常普遍。在该省:嫁女者无论贫富,必以糖梅为舅姑之贽…谚曰:“糖梅甜,新妇甜…糖梅酸,新妇酸”…… 男贽茶麻女贽梅。《广东通志》,卷16,14a-b;《广东新语》,卷14,21b。校按:同样的故事不是发生在他的儿子身上,而是他的转生。这是一则关于赵师雄与梅仙三世情缘的故事。
[164] LFHP,卷9,9a;《浮山志》,卷2,9b。人们可能会想到,梅陇这个词是否暗指“morung”这个词(译按:主要出现在东南亚或南亚的部落),这是一个供给年轻人使用的房子,男女青年婚前在此追求和交欢。
[165] LFHP,卷2,4a。
[166] 观源洞的存在印证了LFHP中冲虚观的“图说”(参见前文冲虚观部分)。
[167] LFHP,卷16,5b。
[168] LFHP,卷6,11b-12a。
[169] 《广东新语》,卷14,15a-b。
[170] LFHP,卷3,11a。校按:郑玠为逍遥庵置刻漏处名东轩。
[171] LFHP,卷2,9b; 《番禺县志》,卷4,22b。
[172] LFHP,卷首,15b;卷4,24a-25b。
[173] 译按:《罗浮志》本作“南天华”。
[174] LFHP,卷3,5b。
[175] 共有东、西、中三条路线,参见本章,2. 潘耒的叙述。《罗浮志》中也有对这三条路线的描述,卷2,23b-24a。
[176] LFHP,卷2,8b。
[177] LFHP,卷2,8b。在《旧志》引用了一位明代文人的著作(韩晃,《罗浮野乘》)。
[178] 这似乎是一种洞天。
[179] LFHP,卷7,9a。
[180] 《广东新语》,卷24,3a。清代《中国物产考略》,见于《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1帙,第77页。
[181] 清代,《岭南杂记》,《小方壶舆地丛钞》,第9帙,199a-b.
[182] 张宋卿,博罗人,1157年的进士,参见LFHP,卷6,9b-10a。留正,1143年进士,他在宋代朝廷担任要职,参见《宋史》,卷391。
[183] 《广东新语》,卷3,22a。
[184] LFHP,卷2,13b;《本草纲目》卷19,p. 2b-3a (鸿宝斋版) 引用了《罗浮山记》给出了相同的一寸二十节的尺寸数。
[185] 《本草纲目》,1,c。
[186] 《罗浮志》,卷3,5a。
[187] 《南越笔记》,《小方壶舆地壶丛钞》,第9帙,233b,一寸十二节。《番禺县志》,卷4,22b,九节,也见《广州府志》,卷15,9b。
[188] 《罗浮图经注》,LFHP,卷1,17b。
[189] LFHP,卷首,29b。
[190] 《广东新语》,卷3,30a
[191] LFHP,卷7,2b。
[192] 《广东新语》卷2,20b。药师指代佛教中的药师佛(Bhaisajya-guru)。众所周知,人们可以在山上采集简单的草药,特别是广东的中医药师使用的许多草药都是来自罗浮。(Krone. Petermanrís Mitt., i864, p. 284)
[193] 译按:《罗浮志》本作“其侧石上有八仙诗碑。”
[194] LFHP,卷2,7b。
[195] 参见清代杨应琚,《忘机石序》,LFHP,卷10,27a-27 b。
[196] 王羲之,《兰亭集序》,353年。
[197] LFHP,卷2,12a。
[198] 《罗浮图经注》,LFHP,卷1,11a。
[199] 参考《埤雅广要》,卷11,3a
[200] Ishida Eiichiro, “The Kappa legend”, in Folklore Studies, vol. XI, Pékin, iguo, p.110.
[201] 其中一个例子是生活在龙盆地的超自然鲤鱼:一对在龙井里的鲤鱼通过它们的出现来宣告下雨,通过它们的消失来宣告晴天(《(古今)图书集成》,禽虫篇,卷139,7a,引《贵州通志》)。
[202] R. A. Stein, Le Lin-yi, Han-hiue, 11/1, 1947, p.278.
[203] LFHP,卷3,17b。
[204]晋代广东的道教仙人潘茂名(译按:290-371),熔化了五条金龙投入井中。直到今天,每逢大旱,当地官员遍取出五龙祭祀,这样雨马上就下了(《南越笔记》,《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9帙,266a)
[205] 参见《辞海》对“五龙”的解释,引《遁甲开山图》。
[206] LFHP,卷3,7b;卷4,11b。校按:据《衡岳志》《衡州府志》等记载,邝仙曾在衡山朱明峰下修真,后游罗浮。“昔有邝仙修真南岳朱明峰下,一日偶复游罗浮,骑牛入朱明洞,不复岀。” (明)邓云霄等:《衡岳志》卷一,22b,万历四十年刻本;(清)张奇勋等:《衡州府志》卷二,10a,康熙十年刻本。
[207] LFHP,卷2,3a-b。
[208] LFHP,卷3,5b。
[209] 《罗浮图经注》,LFHP,卷1,15b。
[210] LFHP,卷5,18a。
[211] 《罗浮图经》,LFHP,卷1,8b,这个文本添加:“是谓神钲”。我们在《水经注》(《四部丛刊》版,卷29,6b)中发现了同样的术语:“浮山东石楼下有两石鼓,叩之清越,所谓神钲者也。事备《罗浮山记》。”根据《广东新语》(卷3,30a),在“石鼓”山上有两块岩石,发出鼓声,与潮汐相呼应。
[212] LFHP,卷2,3a-b。
[213] LFHP,卷3,5b。
[214] LFHP,卷7,28a。 这条信息来自张潮的《竹谱》(《昭代丛书》,2,卷49,3a):“亦产罗浮。竹小而叶大,有文如篆,若虫蚀。然土人谓之竹叶符。”与之类似的是西藏智者宗喀巴,他的树叶上面也有字符,人们也将其解释为昆虫所作。参见Cf. J. Van Durne, "Notes sur le lamaïsme", in Mélanges chinois et bouddhiques (MCB), I, 1932, p. 282.
[215] LFHP,卷2, 8a。
[216] LFHP,同上
[217] Cf. W. Perceval Yetts. “The eight Immortals”, in JRAS, oct. 1916, p. 789.
[218] Cf. H. Maspero, “Légendes mythologiques dans le Chou king”, in JA (Journal Asiatique) , janv.-mars 1924, p. 94-95. 译按:重黎也被认为是两个人物,重、黎。见《尚书·吕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原文作“un personnage de la mythologie nommé Tchong Li 重黎”,认为是一个人。
[219] 根据辞典《辞海》。我所用地方志中没有找到。
[220] LFHP(卷首,12a)中的一幅图显示了一个非常深而窄的凹槽,正是由剑击产生的那种。
[221] Cf. M. Kaltenmark, Le dompteur des flots, p. 31.
[222] 白水门,位于丫髻峰的最高点(写作鸦髻峰,同音),根据《浮山纪胜》,《小方壶舆地壶丛钞》,第4帙, 462b。
[223] 比如LFHP,卷17,10a。一个15世纪末的文人的诗,隐喻了著名的龙泉剑与太阿剑的故事(《晋书》,卷36,张华传)。
[224] LFHP,卷3,21a-b. 罗阳是以前下属南海郡的一个县的名字,他的区域是在南齐时期(5世纪)从博罗县中划分的。它在南陈时期被取消,唐时又被恢复了一段时间。她位于博罗的西部和西南部。(《大清一统志》,卷445,23b)
[225] 《元和志》,卷34,7a;《元丰九城志》,卷9,15a。
[226] 《浮山志》,卷2,2b。
[227] 《南越志》,见于《齐民要术》,《四部丛刊》版,卷10,28b:罗浮山生竹,皆七八寸围,节长一二丈,谓之“龙锺竹”。 《茅君内传》,见于《太平寰宇记》,卷261,3b,文本基本相同,但是增加了一句:“凤凰食”。
[228] 《茅君内传》,见于《舆地纪胜》,卷99,同上,但是围起来是十寸。
[229] 《唐宋白孔六帖》,卷5,27b:“第三峰有竹,大径七尺围,节长丈二,谓之龙公竹,常有鸾凤栖宿。”
[230] 《罗浮志》,卷3,5a。
[231] 《唐宋白孔六帖》,卷5,27b。
[232] “Long-tsong”也被写作龙嵸,描述高山(《广韵》,上平, n°1,龙),茏蓯,聚集(《淮南子》,卷2,1a,6a),以及葱茏这个变体,表示葱绿的(郭璞,《江赋》,《文选》,卷12,5a,胡刻宋本)。“Long-chong”可能被写作陇种,徿㣫,儱偅,笼籦,意思随偏旁部首不同(参见《辞通》第54页)。笼籦在罗浮之外的地方也被用作不同寻常的竹子的名称(cf. 广韵》,上平,n°3,籦)。我们也找到了两个字颠倒的表达:籦笼,与非凡的竹子具有相同的意义(同上,笼)。这种竹子生长在昆仑,黄帝用它制造笛子([晋]戴凯之,《竹谱》,《说郛》,卷105).
[233] 龙葱和龙钟的描述和含义一致表明这是一种非常大和非常高的竹子,生长速度快,但是相当柔软,它们不被用作建筑材料,而是用作纺织物。
[234] 需要注意的是竹子漂浮在水中的模样。我们在此举例回忆一下老挝人的起源传说:一条龙化作一根浮木碰到了一个女性,之后她就怀孕了。(《水经注》,卷37,2a及其后。)
[235] LFHP,卷7,7a;《浮山志》,卷2,20a.
[236] Henry. Ling-nam, p.317-318, 一位僧人讲的逸事。
[237] LFHP,卷1,18b。
[238] 分别出现在LFHP和《罗浮志》中的《指掌图记》,以及《罗浮志》中。
[239] LFHP,卷1,19b。
[240] 假设的翻译:白茅草的古代洞穴。需要的是,“芒”这个词也被用于转写云南的本土地名,也就是傣族的“芒”(国家、领土单位)。
[241] 比如参见《酉阳杂俎》,支植,卷10,1b。
[242] 作者为谭粹,参见参考文献。
[243] 这就是王胄的《罗浮图志》,被邹师正用于注疏《指掌图记》。参见参考书目。
[244] 根据道教关于洞天的概念。
[245] 与山有缘。虽然作者是一个道士,但是他使用了佛教术语。
苏远鸣(Michel Soymié,1924-2002),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讲席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宗教与文献,涉及民间宝卷、佛道关系等主题,尤其在整理伯希和所藏敦煌文献方面贡献巨大。
张琬容,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远东研究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集中于道教与民间信仰,法国汉学史。
相关问答
问:对于女人租房了 男人时不时的想住在一起 你们怎么看 该谁交租[回答]如果自己有实力可以自己出,女孩子不必要计较太多,如果自己收入有限,可以让男生出,毕竟男生承担的更多。这种事情你情我愿。看个人咯。万一是个富婆...